标签:会计实习报告,金工实习总结报告,
环境专业污水处理厂毕业实习报告,http://www.2xuewang.com
⑤ 温度:每日一次。
⑥ 生物相:三、四系列每日各一次。
⑦ SV与SVI:通过SV计算SVI值,每日各一次。
⑧ MLSS、RSS、:每日一次。
⑨ 各潜水泵、搅拌器、吸泥机电流、电压、耗电量,每两小时一次。
⑩ 大鼓风机的电流、电压、电耗,每两小时一次。
8. 维护
① 曝气池的日常维护
a. 要经常检查与调整曝气池配水系统和回流污泥的分配系统,取保进入各系列或各池的污水和污泥混合均匀。
b. 曝气池的边角处一般仍会漂浮部分浮渣,应及时清除。
c. 定期观测曝气池的泡沫发生情况以及扩散器堵塞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d. 曝气池一般地下水位较深,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当池子放空时,应注意先降水再放空,以免飘池。
e. 泡沫多时,刮风会使污泥沾到栏杆上,应经常擦试和维护。
f. 四系列内回流泵运转时,应经常提出水面检查、维护和保养,防止设备损坏后掉入池内破坏曝气头。
② 二沉池的日常维护
a. 应经常检查与调整二沉池的配水系统,使进入各池的混合液均匀。
b. 应经常检查和调整出水堰板平整度,并保证出水堰板与池壁密合不漏水。
c. 应经常调整吸泥机上的污泥回流筒的高度,使各池之间以及每池的各回流筒之间污泥回流均匀。
d. 经常人工或机械清除生长于池壁和出水堰上的藻类及浮渣、浮泥等,防止配水不均匀。
e. 经常维护刮泥机上的真空泵、行走电机等设备,保持运转良好。
f. 二沉池应每年放空一次,检查二沉池结构水下情况是否良好,混凝土抹面是否脱落,管线是否堵塞,池底有无杂物,刮泥机水下部分是否锈蚀及损坏等。
9. 维护故障分析与排除
由于传统活性污泥二级处理系统的异常问题较多,现只对运行中常见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
(1) 镜检发现钟虫不活跃,有大量轮虫、变形虫等,污泥活性差,处理措施:
a. 首先化验进水水质是否异常,若进水水质异常,应及时调整,杜绝恶劣水质进入厂内。
b. 测定曝气池的DO情况,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一般曝气DO应控制在1~3mg/L范围内,若不合适,调整之。
c. 较核污泥龄SRT,传统活性污泥法泥龄应在4~8天左右,若因泥龄长而造成泥龄老化,应加快排泥,缩短泥龄。
(2) 二沉池发生污泥膨胀,产生云浪状污泥上浮。沉降试验发现污泥沉速极慢,不密实,镜检发现,很少有丝状菌,测试发现SVI值突增,处理措施:
a. 测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sour
如果发现sour值比平时降低很多,说明污泥中毒所至,应化验来水水质,禁止超标污水排入污水厂。
b. 检查MLSS是否降低,SRT是否缩短,入流BOD是否增加,DO是否降低。
(3) 二沉池污泥膨胀,产生云浪状污泥上浮,并陆续蔓延全池。沉降试验发现,沉速很慢基本不下沉,上清夜很浅,但非常清澈,镜检发现大量丝状菌。这是明显丝状菌过度生长引起的污泥膨胀,处理措施如下:
a. 检查进水中是否缺乏氮磷等营养物质,正常情况下碳氮磷的比例应为BOD:TN:TP=100:5:1
b. 检查混合液中的DO是否太低,曝气池混合液DO值一般控制在1~3mg/L,若太低调整之。
c. 检查曝气池混合液出流的PH是否降低。
d. 检查入流污水是否已腐化,H2S浓度是否大于2mg/L。
e. 检查泥区的回流液中是否有丝状菌存在。
f. 检查曝气池内有机负荷F/M是否突然降低。
(4) 二沉池中产生散碎的污泥上浮,上浮污泥为白色,且带有大量气泡。镜检发现污泥活性良好,微生物种类较多。沉降试验发现,污泥沉速较快,1小时后,大量上浮并携带大量气泡,处理措施:
该现象是明显污泥反硝化现象,由于二沉池中的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的DO不足,导致发生反硝化,产生大量N2,携带污泥上浮,处理措施:
a. 测定曝气池末端DO值偏低,应适当提高DO值。
b. 调整回流比R,适当提高流量Qr,使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缩短。
(5) 曝气池中产生大量的泡沫,处理措施:
a. 若在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出现大量白色泡沫,是因为污泥浓度过低,属正常现象,随着污泥浓度的提高,泡沫会自然消失。
b. 如果个别曝气池中有泡沫而其它池子没有,应检查各曝气池之间配水,配泥是否均匀,如果进入某曝气池的污水量较多,而分配进去的回流污泥量较少,则该池易产生泡沫,应及时调整。
c. 检查污泥的耗氧速率SOUR,如果SOUR降低了,说明污泥中毒,应分析中毒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
d. 泡沫颜色为暗褐色,应检查系统负荷是否太低,泥龄是否太长,排泥是否不足,应适时调整排泥量,缩短泥龄。
10. 污泥浓缩池
10.1概述
污泥处理费用与其体积成正比,因此,污泥必须浓缩,减小体积以降低处理费用。二次沉淀池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含水率高,体积庞大,难以浓缩。设计将活性污泥送到初次沉淀池的进水中,使其与生活污泥合并沉淀,然后将混合污泥(含水率预计97%)送入污泥浓缩池。参照英国水资源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结合高碑店现场研究,选用新型升流式污泥重力浓缩池。试验成果表明,经此种浓缩池出来的污泥体积减小了50%即含水率从97%降到94%。
重力污泥浓缩是将污泥颗粒中的一部分水从污泥中分理出来,污泥浓缩本质上是一种沉淀工艺,属压缩沉淀。浓缩前,由于污泥浓度很高,颗粒之间彼此支撑。浓缩开始以后,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中的水被积压出界面,颗粒之间相互积压的更加紧密。通过这种拥挤和压缩过程,污泥浓度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污泥浓缩。
10.2设计参数
混合污泥重量W1(干重)=151.25t/d浓缩池尺寸
W2(干重)=132.5t/d直径D=20m
V1(97%含水率)=4416.7m3/d池深H1=5.5m
V2(94%含水率)=2208.3m3/d泥层高H2=3m
固体表面负荷G=70kg/(m2.d)上清夜层高H3=2m
水力停留时间T=51h超高h=0.5m
排泥方式机械排泥数量m=6座
10.3重力浓缩效果的评价指标
浓缩比f:浓缩池排泥浓度与入流污泥浓度之比
分离率F:浓缩池上清液量占入流污泥量的百分比
固体回收率η:浓缩到排泥中的固体占入流总固体的百分比
浓缩初沉污泥:f > 2.0; η> 90%
浓缩混合污泥:f > 2.0; η> 85%
10.4浓缩池的运行控制
10.4.1停留时间 T=V/Q
V——为浓缩池的有效容积(立方米)
Q——为浓缩池的每日进泥量(立方米/日)
注意:浓缩池的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12~30小时范围内。温度较低时,停留时间可以稍长一些;夏季,应严格控制停留 时间,以防污泥上浮!
10.4.2核算固体表面负荷(固体通量)
qs=(Q×C)/A
Q——进泥流量m3/d C——进泥浓度mg/L
A——浓缩池表面积m2
10.4.3干物质进出平衡
进泥量×进泥含固率=排泥量×排泥含固率+上清液排放量×上清液的含固率
10.5浓缩池的运行方式
运行方式适用范围排泥方式
连续运行大、中型污水处理厂连续进泥、连续排泥
间歇运行小型污水处理厂间歇进泥、间歇排泥
10.6浓缩池的日常管理维护
(1) 经常核算浓缩池的进、排泥量,保证浓缩池的浓缩效果。控制好泥层和清液层高度。
(2) 定期检查溢流堰的平整度,防止短流发生。
(3) 定期检查浮渣斗,防止堵塞。定期抽取浮渣
(4) 定期检查浓缩机和液位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环境专业污水处理厂毕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