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教师德育工作总结,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http://www.2xuewang.com
201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常州教育高举“教育为人民服务”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发展不动摇,锐意改革,奋力创新,积极启动学校主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常州建设特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201x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整体发展,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1.继续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在全市100%的乡镇达到教育基本现代化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育现代化内涵,修订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意见,完善并积极启动实施辖市(区)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和规划。
2.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制订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技术指南,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暨教育技术应用工作会议,中小学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市新增中小学校园网120个(使全市达到233个);完成常州教育网站新一轮改版,每月点击数超过30万,累计访问量超过800万人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700G;100%学校实现“校校通”,全市乡镇中心小学和中学都普及了信息教育技术;大力推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与应用,举办网络应用培训班,启动新一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2.4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以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为重点内容的培训考核,占全市教师人数的88%。
3.规划新一轮教育布局。为适应常州特大城市建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初步完成201x-2020年常州市区教育布局规划,并积极启动实施新一轮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对物资学校、旅游学校、三职高等3所职业类学校进行优化整合,会同新北区政府采取股份制形式筹建一所公办股份制中等职业学校——新北区职教中心。
4.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市北郊中学新北校区、常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心、市二中整体改造、花园中学多功能教学楼等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少年科学艺术宫二期工程、正衡初中学生公寓、三中教学综合楼、田家炳实验中学图书综合楼、刘国钧职教中学图书馆扩建、聋哑学校整体改造以及6所学校的塑胶跑道等工程按时竣工。
5.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出国(境)考察、培训90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来访;新通过聘外资格学校8所(使全市达到36所),聘请外国文教专家110余名,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使全市达到7个);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竞争,稳步推进赴境外办学项目。正式与北京朝阳区签订教育合作交流协议书,在互派专家、校际交流、高层论坛、教育研究、合作办学、教育培训等方面全面实施两地教育合作项目,共同促进双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注重协调发展,促进各类教育水平全面提高
6.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化。在招生工作中,大力宣传“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和“要择校、找民办”政策,严格管理和控制“分流”渠道和数量,“小升初”依法实行就近入学;中招工作继续实施重点中学30%名额分配各初中校的做法,严格按照省厅文件精神,扩大高中统招比例,择校实行“三限”政策(限钱数、人数、分数);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专门举办中职招生市场,实行双向选择、自主选择,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尽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适合的学校,保证了公办与民办、普高与职校、热点与非热点等各级各类学校各得其所,共同发展。
继续实施“金边工程”,重点扶持城郊结合部薄弱学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全面启动实施“蓝天计划”,出台“常州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管理办法”,在积极鼓励公办学校尽力吸纳的同时,创办蓝天实验学校、新市民子弟学校等流动儿童少年专门学校,规范各类外来工子弟学校办学行为,保障适龄流动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全年市帮困助学金理事会共对2495名学生发放助学金181万元,市区各级各类学校为特困家庭学生减免学杂费254万元,同时构建快捷透明的爱心通道和帮困助学体系,确保在常州就读的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7.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示范学校、实验学校建设,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5所(使全市达37所)、省级实验小学8所(使全市达54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44所);全面开展星级高中转评工作,100%的省重点高中顺利转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99%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全市初中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到96.3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201x年,在高考模式改革的情况下,我市再次取得佳绩:万人进线率为万分之十九,第六年保持全省第一;本科录取率56%,其中市区高达70%,名列全省前茅;60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比例为万分之四十八,位居全省第一,超省平均一倍。
8.职业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大力加强示范专业建设,新创省级示范专业16个,市级示范专业(含中专校)18个,市区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8%,一次就业率达96%;1563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本科达线率达44%,职业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学校比例达35%,名列全省前茅。
9.高等教育实现新的突破。在多年蓄势的基础上,将常州师专(筹)实质性并入常州工学院,为建设综合性地方大学——“常州大学”打下重要基础;“常州大学城”建设顺利推进,一期工程全部竣工,6所高校1.8万名学生按计划入驻;远程教育站点和高等学历函授站点不断增加,新通过远程教育站点7个(使全市达到18个)、函授站点8个(使全市达44个)。
10.终身教育体系逐步构建。“常州市民学习信息中心”揭牌成立,社区教育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有序推进;组织承办省“普通话推广周”开幕式及系列活动;开展社会力量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评估,评选省百家信得过社会力量办学单位,150多件社会力量办学成果作品参加省展;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各类培训人数达52万人次。全年组织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4.4万人,全国成人高考1.6万人次;非学历考试人数大幅上升,英语等级考试增幅达50%,计算机等级考试增幅达69%;完成市新三学外语考核3000多人次、省计算机外语等级考试5000多人次、普通话培训测试1.37万人次。
三.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11.坚持“德育为首”,拓宽德育工作的视野和渠道。各校以节日系列教育为主线、以养成体验教育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首次召开市校外教育联席会议,通过了“加强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若干意见”;编发《传统美德》乡土教材,弘扬爱家乡、重传统的精神风尚;召开市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下发《常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并对学校“四五”普法实施情况进行中期检查;举行禁毒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倡导文明生活、健康生活;举办“新世纪,我能行”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并与“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相结合,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组织“成才不忘养育恩,青春热血献真情”无偿献血活动,637名高三毕业生捐献13万毫升血液;开展“弘扬秋白精神,建设学习型城市”网上征文评比活动、“携手共创城乡文明”结对活动、“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环保常州”活动、第六届“心手相连,汉藏同胞共迎新年”活动、“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和“助残日”等活动,大力强化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和渗透,使德育工作做到经常化、系列化和生活化。全年评出“常州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学校”76所。
[1] [2] [3] 下一页
,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