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老师,请让我做好吗?
【案例】
早晨,小朋友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活动,这时,我正在算着这个月的伙食费,正需要用计算机,于是我不假思索的讲到:“谁去张老师那借个计算机呢?”话音刚落,小朋友们放下手中的玩具,一拥而上抢着说:“我!”“我!”看着拥上来的幼儿,我扫了一眼,挑了一名平时最能干的幼儿杨飞。杨飞自豪地跑出了教室,耳边留下了一片叹息:“哎!又没请我!”
【案例分析】
其实,类似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去帮老师借把梳子!”“去把在中(2)班的书拿来”“把这个东西还给楼下的老师!”“我今天要请一个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当老师。”等等。这些实际上是每个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而言,不用费力或稍费力就能办到。案例中的幼儿为了能帮助老师做事,宁愿放弃自己喜欢的游戏,这表明他们 “帮老师做事”这个活动有着很高的热情,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利用请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能力,锻炼能力弱的幼儿的能力,拉近老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是个别关注,个别教育的好机会。在本案例中,因为我的一句话“谁能帮我借个计算机”而同时激起许多小朋友的热情,他们都在用期盼的目光等待老师,而我却没有注意到他们每个人迫切的目光,仍用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力挑选了一位在我心目中最能干的孩子。因此,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失望。我当时只是想到谁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而忽略了其他幼儿的感受。
【案例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我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不足,同时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在与老师的互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崇拜、依赖、尊敬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与幼儿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在活动中,我们身为教师,应注意哪些呢?
一、
幼儿是老师的帮助者,而不是服务者。
在活动中,孩子们更希望我们的身份是他们的朋友,而非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因此,我们在请幼儿帮助时应用商量的口吻:“你能帮我……?”“你是否愿意……?”“我想请你帮个忙,你愿意吗?”这样,幼儿在老师的影响下,在请别人帮忙时,也能变得更有礼貌,而他们也会更愿意为你帮忙,因此,我们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把孩子当成你手中的指挥棒,想怎么指就怎么指。
二、 教师是指挥者,不是支配者。
我们不能因为幼儿喜欢,愿意帮你做事,就没有顾忌,无论是课间,或游戏时间,只要教师自己需要,就不管时间、地点、事情都支配幼儿去做。我们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不管对幼儿成长多有利,我们也要看场合,看地点。特别是在选对象时,我们应考虑,这件事让哪个幼儿去做更好,这样做对他哪方面发展更有利,而不是盲目地电差。
三、 照顾与培养应共同进行。
我们老师在做任何事情,都存在主观因素,我们易将目光锁定在那些可爱,能干的幼儿身上。其实,能干的幼儿也是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培养照顾中锻炼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目光应多朝向那些期盼已久的目光。在众多小事中,总有他们能做的,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培养,我们的关心!
tag: 暂无联系方式幼儿园案例与反思,幼儿园案例分析大全,幼儿园案例大全,幼儿园反思,幼儿教育 - 幼儿园常用资料 - 幼儿园案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