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通常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 中医称之为“不寐”、“失眠”、“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失眠症约为30%~50%。失眠症患者,轻者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入睡,重者彻夜难眠;多伴有心烦、心悸、多梦、头昏、头痛、健忘、身倦等症;
引起失眠的原因
从中医角度来说,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胆脾虚、瘀血扰神。
肝郁化火引起失眠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疗方法主要以清肝泻火,镇心安神为主。
方药可选择丹栀逍遥丸加减。
药物:丹皮12g,栀子10g,柴胡6g,白芍15g,黄芩9g,车前子10g(包煎),茯神15g,生地10g,当归10g,龙齿30g。
药物的加减原则:若胸胁胀闷,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以疏肝解郁。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欲狂,大便秘结者,可用当归龙荟丸。
痰热内扰引起失眠的症状主要为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有头晕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法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为主。
药物:黄连10g,半夏6g,枳实9g,竹茹12g,茯神15g,橘红12g,栀子10g,石菖蒲9g,天竺黄10g,琥珀3g(冲服)。
方药:黄连温胆汤合安神定志丸加减。
药物加减原则:若经久不寐或彻夜不眠,大便秘结者,用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若不寐伴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若宿食积滞较甚,兼有嗳腐吞酸,脘腹胀满,可用保和丸消导和中安神。
阴虚火旺引起失眠的症状为不安,心烦不寐,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疗方法主要以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为主。
方药可选黄连阿胶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药物:黄连6g,阿胶12g,麦冬10g,熟地10g,泽泻8g,白芍10g,龙骨20g,丹皮10g,柏子仁20g,磁石10g。
药物加减原则:若心烦心悸,梦遗失精,加肉桂,交通心肾,心神可安。
心胆脾虚患者的症状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精神恍惚,触事易惊,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可见于外伤或产后失血过多或惊吓刺激者。
治疗方法:调补胆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合安神定志丸加减。
药物:当归12g,黄芪15g,茯苓12g,龙眼肉10g,酸枣仁30g,石菖蒲 9g,远志9g,川芎6g,知母8g,炙甘草6g。
药物加减原则:若血虚较甚,加熟地、芍药、阿胶;失眠较重,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脘闷纳呆、苔腻,加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若产后虚烦不寐,形体消瘦,面色恍白,易疲劳,舌淡,脉细弱,或老年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证,多属气血不足,治以养血安神,也可用归脾汤。
瘀血扰神的患者症状为失眠多梦,急躁易怒,伴头晕头痛,胸闷胁痛,舌质暗淡,舌边缘紫暗,苔滑,脉象弦细而滑腻。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养心安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当归12g,生地10g,柴胡6g,川芎12g,赤芍12g,桔梗10g,枳壳10g,牛膝10g,酸枣仁30g,丹参30g。
药物加减原则:胸闷胁痛者,加郁金、延胡索;头晕、头重者,加天麻、白术。
tag: 暂无联系方式生活小常识,生活小常识大全,健康生活小常识,生活常识 - 生活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