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历史教案模板,高中历史教案,
历史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 鸦片战争,http://www.2xuewang.com
鸦片输入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情况
根据黄爵滋的奏疏:“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1831—1834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编者注:即1838年),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余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一)第485页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831年任河东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1832年任江苏巡抚,疏陈连年钱漕之累、小民之苦,坚请缓征,并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他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政治危机,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严禁鸦片。12月,道光帝召林则徐到北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二万零二百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与此同时,他积极筹备海防,修建炮台,于海口设置木排铁链,添置大炮,整顿水陆军,组织水勇,并发出告示:“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因而多次打败英军的武装挑衅。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以便“知其虚实”,“定控制之方”,并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1840年1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战备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1841年,林则徐被派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被发配新疆,在新疆垦辟屯田。1845年,署理陕甘总督。1846年,任陕西巡抚。1847年授云贵总督,奏请准许招商集股,开发矿产。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广西巡抚,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他在赴任途中,病死于广东潮州,终年66岁。著作辑为《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黄爵滋
黄爵滋(1793—1853)清末江西宜黄人。字德成,号树斋。他是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鸿胪寺卿、礼部侍郎、刑部侍郎,以敢于直谏而负时望。道光十八年(1838)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力陈鸦片之害,创议严禁。1840年,他奉命赴闽、浙查办禁烟,筹划海防,奏报厦门抗英战况,力主抗英。黄爵滋有《黄少司寇奏疏》、《仙屏书屋诗录》和《仙屏书屋文录》传世。
历史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 鸦片战争由www.2xuewang.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2xuewang.com
上一页 [1] [2] [3]
,历史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 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