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上的较量——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浅探
摘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也应有科学的方法,素质教育应迅速走入家长的头脑中去,让我们的孩子赢在起跑线。独生子女的普遍心理及其成因的分析,“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健全的人格是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影响他们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心理特点、指导学习、学会生活、做朋友 20世纪70年代,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来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现在城市百分之九十,农村百分之六十以上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独生子女的成长引起了关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也应有科学的方法,素质教育应迅速走入家长的头脑中去,让我们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一、独生子女的普遍心理及其成因的分析 由于独生子女的心理表现在良性与恶性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良性心理特点及其成因的分析 当代大多数独生子女具有智力强、见多识广、性格活泼、情绪饱满、精力旺盛、爱好广泛、目标远大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具备优越的物质和经济条件。独生子女具有充足的营养,从小能接触到极富启发性的教育环境,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图书、各种网络等开辟了见多识广的渠道。其次,多数独生子女的父母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阅历较丰富,环境教育资源比较优越。这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影响将是潜在的,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在智力、理想、意志等方面的优良品质。再者,独生子女能够得到父母所给予的爱,由于独生子女在父母心目中的特殊位置,致使父母不惜时间、不惜重金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各种有益的熏陶环境,包括父母利用节假日携孩子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公园、动物园等参观或参加各种科技展览等有益活动,大大拓宽了孩子的视野和知识面。 (二)恶性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独生子女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在个性强即“唯我性”,爱讲面子、心理承受能力差、胆怯、依赖性强、娇气、生活上较奢侈和自理能力差等。这些恶性心理特点的形成主要在于独生子女生存环境的优越和父母等周围人的溺爱所致。首先,因为“独生”,导致独生子女长期缺乏兄弟姐妹等“儿童伙伴”关系,离群索居,不易从“唯我”中解脱出来,“霸性”容易形成,群体意识淡薄。其次,由于独生,其父母及亲戚等自然过度溺爱,使孩子养成懒惰习惯,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再者,由于“独生”这一特殊性,决定了独生子女在溺爱环境中养成了爱听“顺耳言”的习惯,缺乏民主作风和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私欲观念较浓,不利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二、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现今,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两个不良倾向日趋明显:一是娇养型,注重在生活上给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孩子的学习和品质等方面却不够重视,甚至施加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负面影响;二是专制型,不顾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强迫孩子学这学那,随意拔高要求,最后是揠苗助长,焉能久矣?那么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供家长探讨: (一)建立教育新观念 长期的应试教育制度使老师、家长、学生都把目光投在考试上,“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是最好写照.然而,现代化的经济却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1、要求人才素质综合化。2、要求人才个性化并有创新的能力。3、要求人才多样化。仅仅能掌握前人现成的经验理论或考出个高分显然已远远不够。因此,家长首先要从考试成绩中解放出来,建立新的教育观念,如中国家庭教育协会顾问徐维成同志所说:“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命运,只要能为社会作贡献,就是成功的人生”。把素质教育引进家庭,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全方位、自然地发展,长大能为社会作贡献,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二)科学地引导孩子学习 现代社会知识、信息量都在飞快地增长,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这样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个人成长的基本要素,而它是靠培养出来的. 作为独生子女中的少年儿童,树立学习的责任感和负责的学习态度,常常是促使他们意志力发展和保持积极学习态度的重要力量。家长如果能充分发挥孩子对周围事物的热爱和好奇心理,并把它们转化为孩子的责任感,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培养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将给孩子学习带来无穷的动力,使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一丝不苟地对待它,继而产生随时准备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走上自觉主动学习的道路。 (2)要教育子女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巩固教学所得的主要方式,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自己做作业,要么在校抄袭他人做的作业,要么在家里缠着家长替他解答、替他检查,因为现在家长素质提高了,能帮助小孩解决作业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业也是很难掌握真知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位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约法三章: >>《起跑线上的较量——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浅探》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2xuewang.com网]www.2xuewang.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①练习中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出来的,不要问别人; ②练习时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复习概念,再看例题,接着自己思考,争取独立完成; ③对于自己实在难以独立完成的题目也要认真思考,在请家长讲解时先说清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说清自己在哪个具体地方不理解。家长的辅导主要在“导”: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诊断”,从孩子的思维障碍出发,一个一个地加以排除,启发孩子从中悟出道理。家长可选择一些与孩子的难题相似的题目做示范剖析。发现问题可及 时与 老师联系,争取得法的指导。 (3)要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学习方法比较消极、被动,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并使之形成习惯。通常指导孩子学习方法有很多,比如学习的四大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作业练习,家长应该协助教师指导孩子扎实完成这四步。 (4)要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坏毛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放学回家后贪玩,作业马虎,不愿自己检查,在作业本上乱撕乱画,不爱惜文具,随意损坏或丢弃文具等。家长不可小看这些,这是态度问题,这些毛病如果说在最初还不十分明显的话,那么进入高年级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长进,我们家校一定要互相配合,帮助孩子克服,让孩子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该学习时就集中精力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 2、培养孩子思维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去听听孩子的话语,看看孩子的作品,你都会发现孩子异想天开的背后那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南京师范大学吴也显老师提出了“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的新课题,江泽民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做这方面的细心人,引导孩子实现学习上自主与创新的统一,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未来一代青少年的创造力将令世人瞩目,国家何愁没有大发展呢? 3、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正如前文所说,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具备优越的物质和经济条件,父母常利用节假日携孩子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公园、动物园等参观或参加各种科技展览等有益活动,大大拓宽了孩子的视野和知识面。但大自然这个最大的资源却被家长们忽视。有人说:“自然是美的源泉,艺术的源泉,亦可以说是人生的源泉。”这话说得好极了。大自然中有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美好的事物等着孩子去发现,去体验,把孩子成年累月地关在书房里读书学艺不能算是明智之举。《南京日报》近期就登载了一篇文章:《陪玩──家教新内容》,那位要求家教老师能带孩子到城郊玩玩的家长不愧是为孩子着想的好家长。 (三)指导孩子学会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一九七二年就指出:“我们再也不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学会生存,首先要学会生活。 1、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劳动创造了人。马克思曾说道:“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孩子们其实是热爱劳动的,但家长的过分呵护使他们失去了劳动的机会,从而丧失了劳动的热情,一个个地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懒虫”。而且严重影响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使他们觉得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同时家长还要允许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衣服,洗菜,扫地,洗碗等,在锻炼他们意志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在劳动中增进彼此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2、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 健康的身体,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坚强后盾。现在孩子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校园里“小眼镜”日益增多,很多孩子似“弱柳扶风”,清明节扫墓仅三四里路竟有人晕倒,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从小指导并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家长要教会他们学习时劳逸结合,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每天有定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了解学校体育达标要求,有计划地辅导孩子进行体能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给他们一个永久性的财富──拥有健康的体魄。 3、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前文提到,由于“独生”这一特殊性,决定了独生子女在溺爱环境中养成了爱听“顺耳言”的习惯,缺乏民主作风和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私欲观念较浓,不利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尤为重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积极地对待周围环境,乐观地面对客观现实,也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宽以待人。健全的人格是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影响他们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健全的人格主要包括诚信和爱心。 ①诚实守信,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