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幼儿教育幼儿园常用资料幼儿园案例与反思来自一堂综合活动中的“导入环节”的反思

来自一堂综合活动中的“导入环节”的反思

12-26 13:36:45   浏览次数:346  栏目:幼儿园案例与反思
标签:幼儿园案例分析大全,幼儿园案例大全,幼儿园反思, 来自一堂综合活动中的“导入环节”的反思,http://www.2xuewang.com

来自一堂综合活动中的“导入环节”的反思

案例分析:

来自一堂综合活动中的“导入环节”的反思
实录:
今天我上小班的综合活动——“石头造型师”时,导入环节是这样的教师事先用盘子摆放好各种各样的“小石头宝宝”(画有脸谱的)。活动一开始,我请小朋友闲上小眼睛“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然后请配班老师在每张桌上摆放好,再请小朋友睁开双眼,这下可好了,绝大多数的幼儿的目光便被摆放在桌上的“小石头”吸引住了。有一些小朋友还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去看个究竟。(很显然,此时小朋友对观察“小石头”是非常感兴趣的)我并没有注意这些,而是抓紧时间开始忙着进行下一步的环节,向小朋友提出了活动要求——请小朋友们帮“小石头”装饰一下,让它们更漂亮,于是我又出示了彩绳、橡皮泥、绉纹纸等装饰材料,由于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还在看小石头上,并没有在认真地倾听老师的讲话,很多幼儿并不知道我今天让他们拿“小石头”到底是干什么,因而,接下来活动环节(幼儿的操作活动)就显得很零乱、无序。我只好用碰铃招呼小朋友安静下来,再将“活动要求”大声地说了一遍,有时还要到各个小组再强调一下活动要求……


分析反思:
出现上述情况说明:(1)我没有及时地判断出本班幼儿在当时的普遍需要是什么(即小朋友在当时最想做的是什么)(2)我过分地依赖于事先所设计的环节,现场应变经验不足。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对老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感到很好奇,这是很自然的(激发幼儿对材料操作的兴趣,本来就是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尤其是对于摆放在他们面前的材料,他们更是有一种想去“看一下”、“动一下”的欲望,也即,幼儿“接触”到老师所提供的新活动的材料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去“看个究竟”,而不是安静认真地听着老师提出各种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三部分的第十条就指出了:“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所以在当时的情境下,教师适宜的应答行为应该是因势得导地创造条件来满足幼儿想“动一动”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再向幼儿提出相应的活动要求,面对当时的突发事件,教师完全可以灵机一动,安排一小段时间让幼儿仔细观察。(让小朋友用眼睛“看一看”小石头的形状、花纹,用小手摸一摸“小石头”的表面,感受一下“小石头”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让幼儿在探究的过程,进行相互交流,教师这时还可以到各小组就所要提的问题事先问一下小朋友,让幼儿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观察、去操作。而持再用拟人化的口吻说:“小石头,它今晚要去参加一个舞会,想请你们帮它设计一下,怎么样使它漂亮。”这样处理优点:一是可以满足班上幼儿在当时的普遍需要;二是这种在满足幼儿“即时”愿望的基础上,再向幼儿提出相应活动要求的做法,除了可以保证小朋友能认真倾听外,还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新的认知冲突,而这种冲突会驱使幼儿继续积极地想办法。三是以游戏的口吻自然地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小班幼儿探索的兴趣。


,来自一堂综合活动中的“导入环节”的反思
《来自一堂综合活动中的“导入环节”的反思》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幼儿园案例与反思,幼儿园案例分析大全,幼儿园案例大全,幼儿园反思,幼儿教育 - 幼儿园常用资料 - 幼儿园案例与反思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