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公文文档中心报告汇报情况总结报告第十届市情报告会——重庆市房地产发展现状、政策及前景

第十届市情报告会——重庆市房地产发展现状、政策及前景

10-20 12:39:40   浏览次数:736  栏目:情况总结报告
标签:年度总结报告,工作总结报告怎么写,工作总结报告, 第十届市情报告会——重庆市房地产发展现状、政策及前景,http://www.2xuewang.com
  5、健全的房地产法规体系。制定了《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重庆市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条例》、《重庆市城镇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重庆市建设用地监管若干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确立了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土地房屋交易、权属登记的一系列制度,为确保全市房地产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重庆已经成为宜居城市:
  主要体现在:
  (一)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巴渝文化:
  重庆具有历史悠久的巴渝文化、丰富的陪都遗迹和独特的港口山城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巴渝地区,古文化遗存丰富,闻名遐迩。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遗存下大量抗战文化遗址。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港口,处于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的半岛山地上,依山而建,三面临水,建筑物层层叠叠,具有独特的山城风貌;重庆城市特点呈现为"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组团之间以江河山体和绿化相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组成城市空间的有机整体。重庆有长江三峡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中国热点旅游地区之一。
  (二)城市基础设施完备: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最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目前市内公路、铁路、水路、民航、输气(油)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立体主干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
  公路: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重庆主城为中心“一环五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有一纵一横2条国道主干线(在建)和一般国道5条,公路通车里程323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8公里。“十五”期间重庆市边远区县实现了8小时以内到达主城区的目标。
  水路: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主枢纽港口城市,和全国水运主枢纽港口之一,是我国西南地区江海联运、水陆换装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重庆市境内河航道形成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的高等级航道骨架,通航里程4222公里。
  铁路:重庆目前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境内拥有成渝线、渝黔线、襄渝线、达万线四条电气化铁路干线。渝怀线、遂渝线两条铁路已全线建成,另外沿江通道万宜铁路正在建设过程中。
  航空:重庆现有民航机场2个:江北国际机场和万州机场,黔江机场正在建设,最终形成“一大两小”的机场格局。江北机场为国家干线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可满足B747及以下飞机的起降。有连接国内50多个主要大中城市的航线,并开通了日本名古屋、韩国汉城、曼谷、东京等国外城市和香港、澳门特区的定期或不定期航线。万州五桥机场201x年建成投入使用,已先后开通了重庆、成都、西安、宜昌、广州、北京等航线。
  管道:重庆市境内的干线管道主要包括输气管道和输油管道。可与铁路、公路、水路实施联运,有较好的交通衔接条件。
  主城区交通:重庆主城区道路网以“一环五射”的高速公路为依托,建立起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以密集次干路和支路为基础,以枢纽站为中心,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的城市道路系统,实现了主城区外环内各组团中心及重要节点到人民广场或外环线节点半小时通达。城市交通以公交巴士为主,以出租汽车为辅,另外还具有山城特色的缆车、过江索道、电梯及轮渡,拥有我国也是西部第一条城市轻轨。重庆主城区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城市道路中有许多跨江的特大型桥梁,堪称中国的“桥都”。
  城市建设在加快城市水、电、气供应,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了旧城改造和新区的开发,大大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两江大桥和滨江路的建设及一些城市干道的扩建,大大改善了城市交通。大型自来水厂及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改善了供排水状况。大型电厂的新建扩建和城市电网的改造,改善了城区长期供电不足问题。
  按照“201x年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重庆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由“一枢纽十干线”、“一专线七支线”的铁路网络,“三环十射三联线”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三大枢纽港区和五个重点港区为重点内容的内河航运中心和现代国际空港构成,基本形成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
同时,重庆市将加大城市轨道网的规划建设,以渝中半岛和观音桥、沙坪坝、杨家坪、南坪等副中心为核心,形成一条环线、两条东西干线、四条南北干线的布局形态,将规划人口规模大于25万人以上的组团和片区全面串联起来,规划线路312公路,重庆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变重庆主城区交通格局。
  (三)城市环境与发展规划:
  1、独特的山水名城。重庆山水名城保护有三大特色:一是主城区内的两街、八片,即渝中区的湖广会馆及东水门步行街区、沙坪坝的磁器口街区和红岩村、烈士墓、林园、黄山、南泉、上清寺、七星岗和解放东路等八个保护片;二是国家及原四川省、重庆市划定的包括三峡库区等大量文物保护单位;三是城市风貌,主要是保持山水园林城市的景观,包括天际轮廓线、两江水际线,保持山城特有的自由式路网、塑造城市入口形象、控制好城市整体建筑景观。
  2、环境保护:重庆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前后实施了“四大行动”即“蓝天行动”、“碧水行动”、“生态行动”和“宁静行动”,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确保我市环境质量逐步改善,201x年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9%,多达256天,Ⅰ级天数达到32天,中度污染天数大幅下降,主城区的渝北区、北碚区是我市也是西部地区的唯一两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区。“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投入260多亿元资金,继续实施“碧水行动”计划,到201x年实现主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其它区县95%达标。
  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已拉开序幕,范围涉及主城11个区。我市将实施园林绿地,城市景观建设、蓝天、碧水、绿地行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等五项工程,确保201x年主城区绿地率达到31%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5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以上,环境、景观、文物保护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四、重庆房地产业的前景:
  1、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稳固,产业处于发展上升期。
自201x年国家作出把住宅业培育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的决定后,重庆市十分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通过多年培育,房地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从消费看,住房与汽车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这种热点支柱地位的确立将为房地产业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快速增长奠定基础。从投资看,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房地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其支柱地位进一步强化。
  2、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为房地产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
  重庆作为一个城市化水平还较低的直辖市,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提高城市化率将是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我市的城市化率为45.2%,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市在未来5年内城市化率将达到52%(即每年城镇化率将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每年将约有50万农村人口因城市化转为城市人口,按现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水平〈24.3平方米〉每年有1000多万平方米的住房需求),未来15年内城市化率将达到65%。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市计划将主城区幅员面积从上一轮规划的600平方公里扩展到本轮规划的2737平方公里。城市范围的拓展,城市化率的提高所带来的房地产需求将促进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3、中央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将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创造良机。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肩负着在社会经济各方面辐射西部、带动西部发展的历史重任。国家在资金、项目、政策等多方面给予重庆支持与扶持,8年来,重庆的城市竞争力、吸引力已得到较大提高,其对西部省区特别是三峡库区沿线经济带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并逐步增强。随着重庆建设步伐的加快,其作为长江中上游经济中心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已成为重庆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必将获得更多发展良机。
  4、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和净化环境工程的推进为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第十届市情报告会——重庆市房地产发展现状、政策及前景
《第十届市情报告会——重庆市房地产发展现状、政策及前景》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作文大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