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财的觉醒到狂热再回归理性,从开心失落到年复一年的期待和等待,2006年,中国理财时代来临,无数投资从菜鸟慢慢随着中国理财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在成功中获得快乐,在失败中得到经验,回顾五年起起伏伏理财路,我们更应铭记,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2006年
惊喜:基民很幸福
2006年,难得一遇的股市大好行情,吸引了众多“逐利”投资者的目光。而在此之中,基民无疑是最幸福的投资者。据了解,在2006年,一直持有基金的投资者收益多数超过80%,不少股民纷纷倒戈成了“基民”,甚至连爱好购买国债的老人也挤进了“基民”行列。“你买基金了吗?”也成为这一年过年时的新问候语。
2006年也成为基金发行大年。据统计,2006年成立的基金达到80多只,募集基金份额3200多亿份。发行的新基金,大家关心的不再是规模问题,而是能否如愿申购到。
2007年
开心:数钱手抽筋
这一年伴随着股市的狂飙,无数普通市民得意忘形,如同天上掉馅饼,遍地黄金唾手可得,看着账户里的数字每天噌噌往上蹿成了一大乐事。
基金、理财产品、投连险跟随A股升天,一个月10%收益说不出口。无数没有任何投资经验的市民纷纷将存款源源不断地搬出银行,这样只要买就能赚的盛世行情一直持续到当年10月份。
2008年
惊魂:负收益
这一年,对于投身股票市场的人来说,1664这个数字肯定会刻骨铭心。A股一跌再跌,步入彻彻底底的“熊”市!这一年,给无数狂热的理财者们当头一瓢冷水,这一年,很多人因为盲目投资而伤痕累累。
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来说,这一年日子很难过,2007年豪言壮语预期“该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20%”这样的字眼曾比比皆是,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的新闻令银行遭遇诚信危机。经过2007的全民狂热后,2008年熊市给银行和投资者上了很好的一课,风险二字令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回归理性。
2009年
咋舌:黄金成明星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是2009年国际金价最好的写照。这一年黄金价格惊喜连连,毫无疑问让黄金成为危机后最为闪耀的市场明星。无数金民喜不自禁。
这一年,国际金价冲破1000美元大关,从每盎司801美元最高冲到每盎司1226美元,金条卖断货的消息时时见诸报端,不少投资者一直问“金价这么高了,还能不能买?”“我可不可以买些金条藏在家里?”
2010年
头疼:跑不赢CPI
2010年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一个“涨”字,相应地,理财的主题离不开怎么抗“涨”。
从“豆你玩”开始,随后大蒜、姜、中药材、苹果、糖等等产品价格在天气、游资等因素的推动下也出现了“离谱”的上涨,“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等热词都成了2010年调侃物价上涨的网络热词。
这一年股市不太景气,理财产品不贼,基金也是不如人意,房产出现连续调控,这一年跑赢CPI成了无数普通市民急切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但如果2010年选对路子去炒金炒银,绝对扬眉吐气,金价突破1400美金,白银异军突起全年涨幅超80%,
[理财新族群]
房奴
2006年,无数贷款买房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形同奴隶“房奴”。市民在“倾家荡产”购得住房后,面临支付按揭款的重压,只得沦为住房的“奴隶”,每月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以付按揭。
卡奴
吃饭、购物,一律刷刷刷,由于不知节制,不少人沦为卡奴,不少人首期只能缴部分的金额,之后需给付金融机构循环利息、违约金、手续费等,或者办几张信用卡循环套现,狼狈不堪。
抠抠族
网络上的解释就是指“一分钱掰两半儿花”。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抠”,比如不打车,不下馆子不剩饭,家务坚持自己干,上班记得爬楼梯,美容就是早睡早起外加白开水8杯,再忙再累也要在家里宴客……其实,“抠抠族”不是贫困族、也不是守财奴,精打细算只是为了通过转移消费重点,更好地配置“有数”的金钱。
海囤族
人们在涨价前囤货成为一种省钱方式,于是出现了“海囤”族。无论是米、面、油、菜等生活必需品,还是电费、燃气费等日常开销,甚至就连卫生纸,都能够成为他们囤积的目标。
,理财市场五年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