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浮力》课堂纪实及点评,http://www.2xuewang.com
[ 多媒体展示一个浸没在液体中立方体,让学生分析液体对立方体的施力情况,引导学生分析 ]
师:(提示)运用液体内部压强规律进行分析:
生:左右、前后在液体中所处深度相同,压强相等,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合力为零。上表面所处深度浅,压强小,向下的压力小。而下表面所处深度深,压强大,向上的压力大。上、下表面压力不等,合力不为零,方向向上,这个压力差就是物体所受的浮力。
[ 多媒体同步打出受力分析图 ]
师:很好,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压力差”,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那么谁依据这一知识,给出求浮力的方法。
生:我能,浮力=向上的压力-向下的压力即F浮=F向上-F向下(板书)
[ 同步给出公式 ]
想想议议:
[ 多媒体辅助显示情境,一皮球从水中上浮的全过程 ]
师:分析从球露出水面到漂浮在液面过程中,
①重力如何变化;②浮力如何变化;
③球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如何变化?④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 学生开始讨论,并有同学举手 ]
生:重力不变,质量一定。
生:浮力变小,一开始露出时,浮力大于重力,最后等于重力。
生:浸没体积逐渐减小。
生:浮力与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入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 多媒体同步给出正确结论 ]
师:太好了,分析很精彩 [ 鼓掌表示鼓励 ]
小结:学生完成。
评析: 尚志市教师进修学校 / 方传丽
这是一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好课,可以说是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典型课例。
www.2xuewang.com
1. 情境设疑,激发求知欲望。
本节课一开始,便借助于色彩艳丽的动画故事创设情境,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巧妙的引入了新课。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 )当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2 )当所学的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水轻的物体木头等能浮在水面上,比水重的铁等沉入水底,这是学生习以为常的,谁也没有考虑过其中的“为什么”,高老师巧妙的设计情景把学生兴趣激起,让学生产生找到答案的欲望。
2.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探究性。
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高教师设疑,学生形成两个观点,自然分成两组,进行两组比赛,引导学生用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激起学生的过程兴趣,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实际设计和实施实验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的潜在创造动因。
3.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高老师从学生的眼神洞察学生心理,故意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合作伙伴,学生的猜想教师不直接说出结果,而是让学生进行实验证明比赛。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积极参与,相互尊重。注意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4. 多媒体的应用为本节课注入了活力,增大了课容量。‘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凭空讲将会很枯燥,动画演示却把学生带入真实情境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浮力》课堂纪实及点评》一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浮力》课堂纪实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