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情上讲,初中阶段是最不值得老师去教的一段时期。小学的学生恋老师,高中的学生念老师,初中的学生一毕业,马上翻脸不认人。已经毕业的初中生,用武力去报复他们过去老师,时有所闻。
我读初中时,街坊向我介绍他们如
对!初中学生就有这大的胆子。这样的事情,小学生不敢做,高中生不会做,只有初中学生明大妄为,可以做出许多你连想都想不到的恶作剧。
我们这个学校,曾经有一次,男学生们捉了几十条西瓜虫,带进教室,上课时,把虫子放出来,让它们在教室里乱窜,往讲台上爬。吓得女同学,发出骇人听闻的尖叫,逃出了教室。这些男学生们,乐极了,这就是初中的学生。
绝大部分初中生处在人生中既不懂事,又胆大包天的时期,他们已经学会了撒谎、抵赖、狡辩等手段,处在人生中最容易学坏的时期,处在人一生中的十字路口。一个人,小学没有教育好,初中可以补救。初中没有教育好,他就定了型,这个人一辈子都完了。如何把初中的学生教育好,值得我们去研究。
托翁在这本书里阐明了一个观点:一个人的人生观形成于少年时期,巩固于青年时期。我和我的同学们各自回顾了自己的过去,一致认为托翁的观点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观形成于初中阶段,巩固于高中阶段。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将来会善待人生、善待社会。一个学生如果在初中阶段遭到不公平的对待,他将来会对社会发泄、报复。
如果说,重点中学培养的是中华民族未来的精英,那么,广大普通中学培养的是中华民族未来的脊梁。正因为这样,在初中学生未完全懂事的时候,把他们教育成堂堂正正的人,是担负在我们肩上的责任。
一、 怎样教育初中的学生?
初中学生的培养方向上,主要应该是培养什么?让我们先来看看现实。
据报载:有些大学生因为学生宿舍肮脏,大学生们乱扔废弃物,大学对大学生们进行规范行为的教育。实际上大学生宿舍肮脏是很普通现象。
市政府针对市民的不良习惯,近日来掀起卫生运动。据我所知:建国以来,类似的运动不知搞了多少次,每次收效甚微。有些人甚至上厕所都不会,在厕所里随处便溺,叫人无法下脚。现在的大学生们,市民们还改得过来吗?我看很难。原因很简单:习惯成自然,“坯子”坏了。绝不可能有人在随便扔一个烟头之前,会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个烟头应该怎样扔?往往吸完了烟随手一甩就是了。一个人的素质差,首先是习惯不良。
这恰恰暴露了我们教育制度的弊端:在一个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大的义务教育阶段,不切合实际地、乱统地谈提高素质。等到学生真正到了准备报效社会时,又因为习惯养坏了,无可奈何地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作家长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把这种颠倒了的,违背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的规律,重新校正过来。
现在许多家长觉得学生不好教,正是我们的教育方向不明确,对学生的要求不切合实际造成的。建国以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关于学生的培养方向上,长期在进行探索。现在又提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我认为: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趁学生的各种习惯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应该明确地、响亮地提出:习惯的教育。而且,习惯教育的提法,便于基层教师的操作。学生的习惯养好了,素质自然提高了。
三、培养初中的学生什么习惯呢?
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学生行为规范四十条》。把四十条看了几遍,我敢说:武汉市绝大部分老师,记不下四十条的内容。一个教师记不住的要求,却要学生做到,是否合理?又把四十条看了几遍,感觉到一个学生,如果做到了这四十条,他就不是一个中学生,而是一个值得全国人民学习的标兵和模范,比雷锋还要高一个档次。要求是如此之高,如此之面面俱得,到了基层,全部落空。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要求,必须高度概括、最根本的要求;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好则俱好的要求;上能够贯彻执行的要求。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否则,是一张贴在墙上的具文,毫无作用。
那么,培养初中学生的习惯,最根本的习惯是什么?我认为只要两条就够了,一是爱学习的好习惯,二是爱劳动的好习惯。
一个爱学习的学生,长大了会爱工作。一个爱学习的学生,就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人的文化程度高,自我约束的能力就强,犯罪的概率就低,不会给将来的政府添麻烦。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知道它来之不易,继而也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劳动创造了人,也能改造人,学生的劳动好了,思想品德自自然然好了。
四、家长要经常过问学生的学习
家长不要认为孩子上学后,管学习只是学校教师的任务,与自己无关,事实上,一个孩子从一生下来,就进入了家庭这所特殊的学校,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教孩子说话,认字,唱歌等等。正是有了家长辛勤的劳动,才有了孩子入学前的充分准备。但孩子入学后,不意味着家长这种劳动的结束,相反更加艰巨。(个别家长工作繁忙或是贪玩,不管孩子)即使家长水平不高,也要经常过问学生的学习,家长在家如何过问孩子的学习:
1、经常激励和培养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习动机从形式上表现为孩子学习的意愿、要求、兴趣、责任感、目的和理想等。正确的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孩子学好各门文化课程,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人。为此,首先要把学习目标,给孩子确定最近的学习目标,经过不长的时间的努力就能达到。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些目标来引导孩子学习。当孩子每达到一个目标,他就会产生一种喜悦,自豪感。这时家长应给予及时的肯定。由此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孩子向着新的目标去奋斗。
2、父母要经常注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学习的结果。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还要不断的评价孩子的学习态度,要让孩子经常获得成功并受到鼓励和表扬。
3、经常与孩子交谈学习中的一些情况。家长可定期拜访老师或询问自己的孩子,及孩子同学的情况,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
4、要经常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应弄清楚孩子学习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2)如按时作息,认真读书,清理学具,阅读课外读物等。
(3)家长如何检查作业。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检查作业。一个是看字迹,看字迹是否潦草;二是看是否题数看完成;三是看以前的作业,是否批改(如长时间未批改,则要和班主任或我们联系),是否订正。是错的多还是对的多。家长还可以检查教材、笔记本。
(4)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将一天所学的内容讲出来
(5)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
(6)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量”而不是“时间”上
5、为孩子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好的家庭,父母的政治方向较明,道德素质较高,爱读书、爱看报,关心国家大事。那么他的子女就会比较认真学习,做好功课。如果一个家庭,父母成天沉醉于赌场,既不考虑工作、劳动,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那么他的孩子也一定会放任自流,不好好学习。这说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