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蟑螂的家

12-26 13:37:32   浏览次数:194  栏目:幼儿园案例与反思
标签:幼儿园案例分析大全,幼儿园案例大全,幼儿园反思, 找蟑螂的家,http://www.2xuewang.com
精 品 源自(www.2xuewang.com哦)     教学故事(贺剑虹):周一的清晨,我上早班,刚一进教室就闻到一股杀虫水的味。我连忙打开所有的窗户换空气,小朋友们陆续的来了。过了一会,陈博文手里提着一只死蟑螂走到我跟前来:“老师,我在水池边发现了一只死蟑螂。”肖德贤、王昱几个小朋友也分别在床脚边、玩具柜边发现了几只死蟑螂。陈博文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教室里怎么会有蟑螂呢?”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我们的教室很干净,没有垃圾呀!”……孩子们的议论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蟑螂的家在哪吗?”孩子们都摇摇头。我说:“今天我们一起们去找找蟑螂的家,看看蟑螂的家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像侦探一样找开了。不一会我让他们说说在哪些地方发现了死蟑螂,孩子们有的说在水池边和开水桶边,有的说在玩具柜和床边,有的说在厕所里。我问:“那这些地方除了死蟑螂还有什么?”,孩子们观察了一会,陆续地跑来报告,肖德贤说:“我发现水池边和开水桶边地上有一些积水。”陈博文说:“我在玩具柜和床边没发现什么。” 搬开玩具柜和床,孩子们和我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玩具柜底下到处都是孩子们弄丢的水彩笔帽、铅笔头、橡皮擦、没啃完的苹果、山楂片等;而床底下则是头发丝、橡皮筋、发卡,还有从枕头里、被子里揪出来的海绵、棉花等,上面还躺着几个垂死挣扎的蟑螂。 “原来这些地方就是蟑螂的家,他们喜欢生活在又潮湿又脏的地方。”我和孩子们都陷入了沉思。半晌,肖德贤说:“我们以后洗手时再也不能把水弄到池子外面去。”陈博文说:“我以后一定把不吃的东西都丢到垃圾桶去。”姗姗说:“我睡觉再也不揪枕头和被子了,这样蟑螂就不会在我们班安家了。” 
    教学反思(贺剑虹):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进行探索。这次偶发事件如果教师将蟑螂一扫了之,也就错过了一次绝好的随机教育机会,而孩子们也错过了一次探索的好机会。通过这次随机教育,培养了幼儿的探究兴趣,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体验了探索的过程,而且让我和孩子们都受到了一次再教育。通过这次探索过程,幼儿非常震撼,从而促使幼儿自觉地改掉不良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也发现我对孩子们卫生习惯的关注远远不够,应该引起我的重视。这次活动使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同伴评点(刘 婷):新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建构性,幼儿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自主建构、积累经验。贺老师正是了解孩子这一特点,理解孩子的行动,倾听孩子的对话,当孩子发现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蟑螂死了”并具有探索此原因的欲望时,贺老师没有责备孩子不讲卫生——“摸死蟑螂”,而是抓住孩子这一兴趣点,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孩子大胆寻找、思考、讨论,让孩子自己找到“蟑螂的家”。正像《纲要》所说的,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幼儿的教育课题。贺老师正是理会了《纲要》;这一精神实质。 
    园长引领(李 忠):从案例整个过程,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自主的、积极的、探究的建构经验的过程:①发现问题――床边的死蟑螂②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死蟑螂?哪里还有死蟑螂?③寻找答案――找蟑螂的“家”④形成认识――以后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正如皮亚杰曾说:“假定幼儿是从教学中获得概念和经验,那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幼儿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建构和发展这些观念和认识……”的确幼儿的经验建构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试想如果单凭教师反复用说教的方式要求小朋友们要讲究卫生、养成好习惯、不随便乱扔东西,其效果显然没有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认识有作用。因此教师要遵循《规程》“幼儿一日生活即是教育”“生活即课程”的原则,充分尊重幼儿实践愿望,挖掘幼儿自我建构认知的能力。 
    专家寄语 (葛声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终身教育”,它适用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自身。理解它的教育理念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从理念到行为是一条刻意修炼、积极探索、持续发展的专业成长的道路,因此幼儿教育要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思考。刘晓东是研究儿童教育的学者,他曾经是一位“幼儿园的男教师”,他在《解放儿童》中写道:“不真正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就不会体验到幼儿教师的甘苦;不亲自参与活生生的幼儿教育过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不愿意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就不可能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从“解放儿童”,我想到“解放教师”。我在《幼儿园教育科研新视野》的报告中指出:教育科研是:“为教师自己的研究”,是“对教师自己的研究”,是“由教师自己的研究”。教育科研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是事实研究,第二层是价值研究,第三层是技术研究。在此认识基础上,贺剑虹老师自撰教学故事,自作教学反思,自邀同伴评点,自请园长引领。这是一种指向“问题解决”、实施“行动研究”的方式,这是一种促进专业成长、构建合作文化的方式。事实证明: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途径,是学校(园)自我发展的有效机制。中小幼教师的教育科研追求什么?学校(园)教育科研往何处去?答案是:①回归——关注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②行动——走向研究、学习、工作的融合。③制度——走进真正园本教研的世界。

精 品 源自(www.2xuewang.com哦),找蟑螂的家
《找蟑螂的家》相关文章

tag: 蟑螂  幼儿园案例与反思,幼儿园案例分析大全,幼儿园案例大全,幼儿园反思,幼儿教育 - 幼儿园常用资料 - 幼儿园案例与反思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