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和不倒

12-26 13:37:32   浏览次数:774  栏目:幼儿园案例与反思
标签:幼儿园案例分析大全,幼儿园案例大全,幼儿园反思, 倒和不倒,http://www.2xuewang.com

倒和不倒

幼儿在平时玩积木时,很喜欢把积木往上搭建,想让自己搭的东西又高又稳,却又往往不能如愿,不是中途倒掉,就是建成后倒掉,有些幼儿就泄气了,改建别的,有些幼儿并不放弃,仍然喜欢不厌其烦地一次一次不断尝试,直到成功。为此,我试图从科学探索出发,生成有关技术的目标和内容,将幼儿的科学和技术学习能有机地、自然地结合起来,针对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及本班幼儿的实际,特安排了尝试性、操作性都较强的科学技术学习活动——倒和不倒。

   “倒和不倒”预设的幼儿学习目标有四个方面:第一,激发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好奇心,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活动,并能相互表达、交换信息。第二,引导幼儿在玩各种物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大小、粗细、长短、轻重、厚薄等概念,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并初步感知外力、引力、重心等新概念。第三,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觉察到“长的、细的、小的、轻的、薄的、底面积小的”物体容易倒,“短的、粗的、大的、厚的、重的、底面积大的”物体不容易倒;第四,通过尝试、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发现原来易倒的物体,如果改变条件将物体进行不同摆放结果也会发生变化。

“倒和不倒”预设的教师专业培养要求是:通过观察幼儿的全部活动生成一些与之有关的技术问题,将科学教育与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比较中产生“易倒的”和“不易倒的”原因,探索物体“不倒的”技术。

“倒和不倒”开始前,教师与幼儿共同准备了各种大小不同,轻重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原薄不同、底面积不同的积木、纸盒和书等物品,把桌子排成四大组,每组桌面上都放着各种物品(数量均在六对以上)。

“倒和不倒”学习开始了。

 幼儿按四大组的排列顺序进入

活动室,在小椅子上坐好,老师说:“小朋友,桌上放着那么东西,我们来玩一玩,再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好吗?”说后,教师和第一大组的幼儿来到一张桌面前,一边玩,一边认真地观察,比较起来。

让幼儿玩一玩,这里有的孩子喜欢做的,他们个个很兴奋。但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还要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这无疑是幼儿的玩变成了有目的的玩,至于“怎么比”教师并没有框范他们,孩子们可以尝试各种方法。

过几分钟,老师问边上的几个幼儿:茜茜,你发现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恒恒,你呢?……。茜茜说:“我用眼睛一看,就发现这块积木长,那块积木短”;恒恒说:“我用手一量就知道这个瓶子高,那个瓶子矮”;娇娇:“我发现它们有的是木头的有的是纸的,有的是塑料的,所以不一样……

当老师问幼儿“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幼儿可以有各种回答,老师没有加以阻止,在比较、分类和测量的方法上,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本班幼儿已有了一些经验基础,此环节正是让幼儿边玩边巩固、复习有关比较、分类和测量方面的知识内容。

教学活动在继续,老师说:“你们真能干,很快就比较出来了,接下来有一个新玩法,请你们取两样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对它们吹风,看看会怎样?”

接着的“玩”又改变了花样,使幼儿充满兴趣、充满好奇,从一开始的“玩”到现在的“玩”,老师始终抓住幼儿爱“玩”的天性,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科技教育中,最关键的就是要保持和培植幼儿永久的好奇的和探究热情,这也是本次活动最重要的一个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

幼儿在玩,在操作;这时老师走到幼儿中去,仔细观察了幼儿的操作,大部分

幼儿很快找到两样不同的物体开始并列摆放在一起用力吹风玩。

一会儿,老师响铃,靖小朋友集中到座位上。

老师:好,现在谁先来说说,你刚才吃气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幼儿纷纷举手发言。凯凯:我一吹风,那个纸就飞跑了,那本书吹不动;肖肖说:我拿了一个大瓶和一个小瓶,把二个瓶靠在一起放,一吹,小瓶倒了,大瓶没倒;飞飞:我和伟伟一起玩的,我们两个把大瓶吹倒了;奕奕:我玩的是两块积木,一个是长的,一个是短的,我把它们竖着放在一起,一吹长积木就倒下去了,短的动一下,没倒。……

发现了什么?怎么做的?幼儿仍然可以作各种回答,有的幼儿回答涉及到力的大小问题,老师立即表扬,并引发开去,让小朋友说说一个人吹一个物体和两个人吹一个物体会怎么等等,但时间很紧,想讲述的幼儿也很多,且本次活动的重点并不是讨论力的大小,而是在两样不同物体之间给予相等的力,通过比较,去发现什么东西相对来说容易倒,什么东西相对来说不容易倒,因此,教师继续倾听其他孩子的发言。

教学活动在继续。老师说:刚才有几位小朋友把他们怎么做的说得很好,他们通过比较,发现了有些东西容易倒,而有些东西却不容易倒,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你们再去试试,边试边找找“为什么”。

在同样外力的作用下,“是什么原因”致使有些物品容易倒,而有些物品不容易倒呢?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也没让他们直接回答,而是强调幼儿自主建构。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年龄特点注定了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思维还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让幼儿探究“为什么”时,是让他们在操作中去发现问题,鼓励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真正内化的经验,而不是筒单地依靠教师的知识传递,提倡的是幼儿的“习得”。

老师响铃三下,让幼儿集中坐到座位上。

老师:现在,谁能告诉全体小朋友,这是为什么?文文:我吹那本书很重,因为地球的吸引力大,把它吸住了,所以吹不倒。怡怡:我吹出来的空气有压力,所以那个瓶子倒掉了。川川:我把书和纸放在一起,因为纸很轻,我一吹就飞了,书重,我吹不动。雪雪:我把一个大瓶和一个小瓶放在一起,因为小瓶子轻,一吹就倒了。

唐唐:我把一个大瓶子吹倒了,因为我把它倒过来放的;……

在解答时,幼儿的回答是多样的,由于不久本班开展了有关“地球引力”和“空气压力”等方面的科学小实验活动,所以有些幼儿的回答涉及到此类知识,他们对各种力的理解还是不够成熟,且停留在具体形象之中,但教师并没有阻止他们,而是耐心的倾听,让他们畅所欲言,鼓励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充分地相信和尊重幼儿,提供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表扬和肯定与众不同的发现,真正做到重视科学活动中的过程学习,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在继续,老师:你们说得的真好!不过,刚才唐唐说的把大瓶子倒过来放一吹就倒了,是真的吗?你能不能再表演一次给我们大家看看?唐唐在演示,小朋友专注的观看。老师接着说:大瓶和小瓶放在一起吹时本来大瓶是不容易倒的,可唐唐这样做,却让大瓶容易倒了,真奇怪!那你们能不能也想想办法,把两个不一样的东西用不同的方法摆放在一起,再吹风,看看又会怎样呢?好,请小朋友们继续玩。

幼儿听到“玩”字,立即又兴奋起来,他们很快来到桌旁,迫不及待地选择物品,并开始尝试各种摆放方法,有的幼儿把小瓶架到大瓶上,一吹小瓶倒了,然后又把大瓶放到小瓶上,一吹大瓶小瓶全倒了…..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不断帮助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则鼓励他们创造出多样的摆放方法。在幼儿与物体充分相互作用下,幼儿的新发现启发了老师,反过来又被老师利用交流给幼儿,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发挥较大的积极性,并注意个别差异,提高了幼儿操作的兴趣。

教学活动在继续,教师响铃三下,

幼儿快速回到座位上,小朋友有些兴奋,没等老师问就急切地举起了小手。

老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做的?还可以拿东西边说边做给大家看。

欣欣边说边演示:我把小积木放在下面,大积木放在上面,一吹,大积木和小积木一起倒了。雨雨说:我把大瓶放在小瓶上一吹,大瓶就倒了后来又碰倒了小瓶。宁宁说:我把书放在一块长积木上,吹了很长时间,它们都不动。飞飞边演示边说;我把两个长长的园积木架高,一吹,上面的会翻跟斗掉下来,我把它们睡在一起放,一吹就一起滚了,我把它们竖起来放,往中间一吹,就往两边滚了。

[1] [2]  下一页

,倒和不倒
《倒和不倒》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幼儿园案例与反思,幼儿园案例分析大全,幼儿园案例大全,幼儿园反思,幼儿教育 - 幼儿园常用资料 - 幼儿园案例与反思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