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觉得很好玩,都试着去摸一摸,然后说说是什么豆豆。有的能猜中,如蚕豆,因为蚕豆的形状比较特殊,更容易辨认。绿豆也容易让孩子摸出来,因为豆豆小,特征也比较明显。最难的是黄豆和豌豆,因为都是圆圆的,而唯一的区别就是黄豆略大了点。经过多次触摸,孩子们感知觉得到了发展,大多数孩子都能通过触摸猜出里面装的是什么豆豆。
摸一摸,猜一猜,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游戏化的形式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多次尝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探索让孩子们学会了发现问题。
案例五:我们一起做豆浆了
黄豆怎么做成豆浆呢?有的说把都豆豆压碎就能做成豆浆了。可是豆豆那么硬怎么压得碎呢?石兴琪说:“做豆浆时先要把豆豆放进水里浸一下,这样豆豆就能压得碎了。”于是我们根据孩子的提议先把豆豆浸泡在水里。一天后,孩子们发现豆豆变胖了,而且很松软,很容易压碎。
孩子们一起带着浸泡的豆豆高高兴兴地来到了烹饪室,孩子们分成五组,每组一个磨子,磨子有大有小,活动前让孩子们商议一个组只有一个磨子我们该怎么办?大家立刻想出轮流磨,一起合作的好办法!孩子们开始动手操作了:有的动手磨,有的帮助加水,有的用手帮忙放豆……一下子忙开了,不一会儿,磨槽里流出了白白的豆浆,孩子们显得异常兴奋,禁不住叫起来:“我们成功了!”可是由于机器大小不一,在磨豆浆过程中出现不同的效果,较小的磨子豆浆很少,而大的磨子一下子出现白白的泡沫,孩子们忙着倒豆浆,不亦乐乎!为了让孩子们发现不同大小的磨子磨豆浆的不同效果,我建议小组之间更换磨子,这下本来用大磨子磨豆的严静叫起来:“这机器太轻了,总是歪倒的!很难把豆压碎的。”昊昊埋怨道:“豆豆老是要出来的。”而本来用小磨子的袁袁此时深有感触地说:“小的省力,大的很重的!不过大的磨的时候会出现泡泡的。” 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磨子,都磨出了豆浆,孩子们都配合的非常默契,在交接倒豆浆的时候难免将豆浆滴入到地上,孩子们立刻用擦布将豆浆擦掉,真像一个家庭小主人!
一会儿工夫,满满一大盆豆浆做成了,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脸上都出现了笑容!
结
束后,孩子们议论起来,交流在磨豆浆中发现的问题:有的说大的磨子磨出来的豆浆多,因为重能把豆压碎;有的说大的磨起来还有白色的泡泡;有的的说小的很轻,但是豆浆不多;卫卫说转的时候黄豆要漏出来的,我就把它在放进机器里,严静说她是放进洞洞里的。这时一向很少开口的朱昱站起来说:“在磨豆浆的时候豆豆在洞洞里要塞住的。”这个问题提得好,于是孩子们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尹尹说:“用手指戳下去。”聪聪说:“用筷子弄下去。”袁袁说:“我用手敲一下机器豆就下去了。”小小说:“塞住了就把豆拿掉点。” 韵绮:“说把机器磨盘移动一下。”……
第一次尝试做豆浆,孩子们觉得非常新奇、好玩,动手欲望也很强。通过尝试不同大小的模子制作豆浆,孩子们就有了比较,在比较中才有发现。通过大家一起讨论做豆浆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合作分享是探索经验的提升。
案例六:种子发芽了
豆豆放在水里不久,细心的孩子发现豆豆变了。其其悄悄地走过来:“老师,豆豆发胖了。杨杨说:“豆豆身体裂开了。”荧荧说:“豆豆长头发了,是白头发。”孩子们的讨论吸引了更多的孩子,他们一起关注豆豆的变化。
“呀,豆豆怎么会变胖呢?”我故意问道。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立刻回答我:“是因为豆豆吸了很多水。”
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豆豆放在水里会边胖,会发芽。感性经验的积累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也激发更多的孩子参与实验活动,有的孩子在家里也做起了相同的实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豆豆又发生了变化。豆豆的头发越来越长了,而且不同类型的豆豆在水里的变化也各不相同。细心的静静发现赤豆和蚕豆长出了两根头发,而黄豆和绿豆只有一根头发,孩子们知道那是豆芽,孩子们把那根豆芽叫做吸管,是给种子发芽输送水分的,而豆豆慢慢变成两瓣,最后变成了嫩叶。嫩叶的颜色由淡绿逐渐变深绿。可是赤豆和黄豆却长出了两跟头发,一根头发变成了嫩叶,另一根就是吸管,后来孩子们知道这是豆豆的根,根喜欢往水里钻,因为要吸水分。
探索活动是老师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没有参与孩子实验的过程中,我也不知道不同类型的豆豆在水里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结果。蚕豆能长出两根吸管也让我打开眼界。有的豆豆是通过长出的豆芽再长成豆叶,也有的是由浸在水里的豆豆分成两瓣再变成豆叶。实验让孩子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发现,也帮助孩子积累了更丰富的感性经验。
案例七:逛菜场——寻找豆类食物
孩子们在收集各种豆的过程中逐渐对豆类食物产生兴趣,有的孩子说赤豆能做成豆沙,黄豆能做豆浆,绿豆能做绿豆汤、绿豆粥、绿豆糕等,在收集豆类食物的过程中孩子们纷纷回家向大人请教,有的还特地跟着大人逛菜场,寻找豆制品或者豆类蔬菜等。
我想孩子们的兴趣已经从豆的外型、生长转向豆类食品上去了,该组织一次参观实践活动了,于是我们带着问题“寻找与豆有关的食物”便出发了,孩子们每两人一元钱一起上菜场去采购豆制品和豆类蔬菜。
还没到菜场门口,孩子们就被一个摊位吸引了,一时孩子们不知道叔叔们放在油里煎的时啥东西,突然有几个孩子叫起来:“我吃过,我吃过!”调皮的孩子凑上去闻了闻,闻起来臭臭的,这时蒋斯嘉叫起来:“这是臭豆腐。”“哎呀,臭豆腐这么臭怎么还能吃呀?”我故意问道。有的说,臭豆腐虽然臭臭的,但是吃起来香香的,有的说因为臭豆腐烧了就不臭了。 “那别的东西臭了能吃吗?”孩子们异口同声:不能。因为臭豆腐本来就是臭的,嘉嘉说臭豆腐是放在臭的水里浸一下就变成臭豆腐了……看来孩子们对臭豆腐还真有点了解呢!
来到豆制品连锁店,孩子们发现有各种各样的豆制品,一时还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呢!于是我引导孩子问问叔叔,孩子们争着用一元钱采购豆制品了,有的买了豆腐,有的买了豆腐干、素鸡、火腿、素肠、厚百叶、百叶节等,只见袁袁拿着手中的一元钱要买豆浆,叔叔笑着说:“豆浆要一元二毛。”这时他楞了一下,孩子叫着要买,叔叔没有理会。怎么办呢?钱不够呀!“还有其他办法吗?”我试探道。他想了一会跟其其说:“我能跟你合起来买吗?”终于他们合作成功地买到了豆浆。
一边逛一边
看,孩子们发现了豇豆、刀豆、荷兰豆、还有许许多多的豆芽菜,真让大家目不暇接,最后把大家带的钱都花完了,带着满载而归的东西,不亦乐乎!
回到教室,大家边把东西装进盘子里,边聚集在一起观察议论起来:有的说厚百叶像毛巾、像手帕、餐巾纸。素火腿像小提琴、像鞋子、像大腿。素鸡摸上去软软的,像弹簧。孩子们有的用鼻子闻闻,有的用说捏捏,对豆制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做了一回真正的小主人,买到了自己想买的东西,活动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感性经验,也让他们在合作分享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八:做豆帘
一天我用豆豆做了一根豆帘,孩子们看了非常羡慕,也想做。于是我随机问孩子怎么做呢?这时孩子们议论起来,杨杨说要用线,静静说用针从豆里穿过去。“那么硬的豆豆怎么才能穿过去呢?”其其说:“先要把豆豆放进水里浸一下,豆豆变胖了就能穿进去了。”孩子们都觉得这个办法好,于是我们就按照其其的办法把豆豆放进水里浸泡一个晚上。
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并顺应孩子的想法,提供探索环境。
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针线,开始尝试穿豆帘了,孩子们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不会穿针线,起初我帮他们穿,边穿边讲解穿阵线的方法,没想到浸过水的豆豆很容易穿,其其很快就穿了一根。虽然其其是男孩,但是他的穿豆速度还真非常快,我立刻把其其穿的豆帘挂在了门上,孩子们见了都很羡慕,而受到老师表扬的其其劲更大了,他又找了一根线叫我帮我穿针,这天,他一个人就穿了两根豆帘,可以看出他对穿豆帘非常感兴趣。
,主题案例反思 有趣的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