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幼儿教育幼儿园常用资料幼儿园案例与反思让孩子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

让孩子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

12-26 13:36:45   浏览次数:739  栏目:幼儿园案例与反思
标签:幼儿园案例分析大全,幼儿园案例大全,幼儿园反思, 让孩子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http://www.2xuewang.com

让孩子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

让孩子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

——关注儿童的自尊和依恋发展 

渝中区大坪小学幼儿园大二班                    胡敏

[案例]

    今天早上浩浩来得很晚,九点二十分,小朋友们都快做完早操了,他才在爷爷的催促下心不甘情不愿的走进教室。刚把书包放好,浩浩就一阵风似的冲出教室,死死拉住正准备离去的爷爷说:“爷爷,你跟老师说!快说呀!”爷爷很无奈的对我说:“胡老师,浩浩经常要上厕所,你就让他去。”我一愣,心想我没有不让他去呀!连忙说:“不用担心,他想上的时候我们都让他去的。是不是,浩浩?快进去做操吧。”浩浩听我这样说,只好低着头走进教室。但是不到两秒钟又冲出教室,拉住爷爷,红着眼睛说:“爷爷你中午来接我,吃完饭就接!”爷爷连忙摇头:“不行,你要在幼儿园睡午觉,下午还要上课呢。”浩浩一听爷爷不答应,立即跺脚哭喊道:“不行,你中午一定要来接我,不接我明天就不来幼儿园!”爷爷又生气又无奈的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幼儿园怎么能不上呢?快进去!”浩浩不听,还是死死拉住爷爷。

    我看不干预不行了,就走过去说:“爷爷你先回去,我来跟浩浩说。”然后严肃的对浩浩说:“浩浩要听话,快进来!”浩浩看看我严肃的眼神,终于放开爷爷的手,慢慢的走回教室。

    待全班幼儿做完早操,我将浩浩叫到一旁给他讲道理,告诉他: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这样才能变得更聪明,才不会落在别的小朋友后面。每个幼儿都有自尊,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能干,听了我的话,他点点头,脸色舒缓了许多。

在教学活动中,我尽量多让他参与活动,多回答问题,提起他的学习兴趣;在自由活动时,我主动与他聊天,耐心倾听他说话,我还鼓励他与同伴一起玩,体验在家里体验不到的同伴交往的乐趣;当他要上厕所时,我微笑的点头同意。总之,尽量让他体会老师的关爱,让他知道老师很关心他、尊重他,其他的幼儿也愿意接纳他。

一个上午下来,浩浩的心情变好了许多,不再提起要回家的事,中午吃完饭与其他幼儿一起做了会儿游戏,就乖乖上床睡觉了。

[分析与思考]

 

;   浩浩虽然性格内向,但平时很喜欢上幼儿园,也愿意和老师亲近,有时还会悄悄和我说想当值日生。可是他近段时间情绪很不稳定,常常要家长连哄带劝才愿来幼儿园,在班上也常常无端的哭。昨天早上是与妈妈说好了中午接回家睡午觉才乖乖上幼儿园的,今天爷爷不答应就又哭又闹。

    浩浩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常表现?我从幼儿自身和教师两方面总结了一下,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幼儿自身原因。

    首先,近段时间浩浩的身体不适,经常上厕所,有时一顿饭的时间就要跑两三趟厕所,睡午觉也要去三四次。身体的不适使浩浩情绪大受影响。

    其次,浩浩性格内向,家人过分的保护和帮助更使他不能独立面对困难。从平时观察可以看出,浩浩家长对其采取的是溺爱型的教养态度。这种教养态度“容易导致孩子不当的行为和不良的性格,这已被许多调查研究所证明。由于父母倾注给孩子的爱抚程度很强,超过了一般限度,使孩子容易成为‘问题儿童’:……精力不集中,做事粗心,意志薄弱等,形成一系列不适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i]浩浩平时的确有上述的表现,现在生理上的不适更加剧了其问题行为。

    第三,通过了解,浩浩是在本园上的小班,中班时转了园,现在又转回本园读大班,环境的不断转换也可能成为他情绪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二、教师的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师没有对幼儿的在学习生活中的细微反常表现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让他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安全型依恋。

   “依恋一般指个体的人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依恋的主体是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看护者;依恋的客体或对象一般是能形成对主体的感情呼应并与之建立强烈感情联结的特定个体,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某一特定群体。”[ii]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应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安全性依恋关系,不可以为幼儿不懂什么感情,随意忽略幼儿的感受。

浩浩刚开始出现上厕所频繁现象时,我没有问明原因,武断的认为他是想以上厕所为名,逃避各种学习

活动和午睡,不但没有给予特别的关爱,还对他进行了呵斥。我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使浩浩和我之间用半个学期建立起来的安全型依恋关系归于瓦解。这就使浩浩本来就脆弱的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产生了害怕老师、排拒老师、不愿上幼儿园的情绪。

其次,教师对幼儿没有足够的尊重,忽略了他的自尊发展。

“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iii]

 “教师也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提问方式、教师对儿童的期望、师生间的言语和非言语沟通方式及日常的接触对儿童的自尊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iv]

  然而,在日常接触中,我没有完全顾及到浩浩的自尊。有几次与其他教师谈论浩浩的情况,说他经常上厕所会影响正常学习和活动,会让他更加落后于其他幼儿,家里没有对他进行良好的教育,让他一点困难都不能克服等谈话,都没有避开他。这些话可能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让他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在幼儿园呆着没意思。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浩浩在幼儿园表现的更没自信,而“儿童的同伴关系与其自尊的发展间也可能是一种双向的相互影响关系,即自尊水平较低的儿童更容易遭到同伴的拒绝。”[v]不被同伴接纳,就使他更加不愿呆在幼儿园。

[小结]

幼儿的反常表现都是事出有因,我们一定要对他们的表现寻根究底,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法,切不可大意武断,以免阻碍其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儿童的依恋和自尊的发展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内容。基于此,我认为,幼儿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幼儿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还要关注幼儿自尊的发展,不但自己不能伤害幼儿自尊,还要想办法提高其在同伴中的自尊水平,让

幼儿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此外,还要关注幼儿的家庭教育状况,让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使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更加顺利和健康。

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作者: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

   《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作者:张文新。

   《幼儿家庭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作者:李生兰。

  《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编著:王道俊、王汉澜。

--------------------------------------------------------------------------------

注释:

[i] 《幼儿家庭教育》.194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李生兰

[ii] 《儿童社会性发展》.18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张文新。

[iii] 《儿童社会性发展》.39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张文新。

[iv] 《儿童社会性发展》.40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张文新。

[v] 《儿童社会性发展》.40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张文新。


,让孩子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
《让孩子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相关文章

tag: 幼儿园  幼儿园案例与反思,幼儿园案例分析大全,幼儿园案例大全,幼儿园反思,幼儿教育 - 幼儿园常用资料 - 幼儿园案例与反思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