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11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开放周的示范课活动,我选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的《启蒙运动的兴起》,通过准备这堂公开课,使我受益匪浅,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启发与帮助。在此,我想说声感谢,感谢李海英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感谢文昌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和配合;感谢我们附中教研组每一位老师(特别是左燕老师和郑文茂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各位老师在我成长过程给予我的每一次肯定和鼓励。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中的体会,希望能得到各位前辈、各位老师的指正和帮助。
《启蒙运动的兴起》是思想史的内容,特点是: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
所以我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就定下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要用一些直观的历史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悟历史,感受思想的力量,让他们对思想的作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此外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相关能力的训练,从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的问题:
1.在活动开展方面。
自己做的课件虽然粗糙,但图片和视频准备得还算充分,而且由于文昌中学的学生都很优秀,所以课堂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学生的情绪很高昂。但我感觉活动过多,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是活动中,我并没有很好地对一些需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也没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答。使学生热闹过了以后就迅速地进入另一活动当中。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可能受到我语调的影响,学生亢奋和紧张的时间一长,就会显得有点累。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起自己的注意,对教师来说,不应该只做到设计千差万别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其实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进行必要的讲解也是很重要的,否则,真的是“热了课堂,冷了思维”。
2. 在运用媒体方面。
思想史由于内容抽象的局限,使得学生的空间现象力相当的匮乏,因此课前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视频、历史图片作为辅助教学的材料,试图让学生通过眼看、手动等多种感官同时感知,来达到对启蒙运动相关内容的理解。结果证明,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的反应不错,比较能够接受。但随之而来,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个弊端——过于依赖课件:就是不分重点,将整堂课的所有内容都呈现在课件上,造成图片、视频的机械堆积。其实这对于我的基本功的锻炼是不利的,如果一昧将所有内容都呈现在课件上,不仅使教师失去了说的机会,而且也使学生失去了感悟历史、分类知识的机会,从而会让学生感到茫然。因此,这一点也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尤其注意的。
3.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方面。
对于学生的把握始终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注重了学生的个别演示,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我把学生分成伏尔泰组、孟德斯鸠组和卢梭组,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少能让学生真正地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分而不用,流于形式,
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而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能真正使学生的活动和思维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体会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这样的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4、在教学设计方面
对启蒙思想家的分析,我尽量避免对启蒙思想内容面面俱到,而是着力对其核心思想进行透彻的分析,突显思想家应有的魅力,确实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但是没有突破教材,只是重现教材的一些相关知识。听完海南中学解老师的课后,我折服于这位前辈的大胆设计,她基于教材又超出教材,让学生感悟历史的同时,又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知识,更获得了许多的情感体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听完她的课后,我感到自己真得很渺小。以后在教学设计、教材把握上一定要多下苦功夫。
另外,自己的语言过于罗嗦,情绪易于激动(按师傅左燕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热锅中的蚂蚁),问题之间的衔接做的也不是太好,诸如此类的问题以后自己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尽量改正过来。我羡慕陈俊娟老师德温和亲善,更佩服解爱群老师的大度沉稳,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以她们作为榜样,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启蒙运动的兴起》的教学反思
tag: 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历史教学反思范文,历史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历史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