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考诗歌赏析忆秦娥·用太白韵 李之仪 赏析

忆秦娥·用太白韵 李之仪 赏析

12-26 13:45:35   浏览次数:562  栏目:高考诗歌赏析
标签:高考诗歌赏析,高考诗歌鉴赏, 忆秦娥·用太白韵 李之仪 赏析,http://www.2xuewang.com
忆秦娥·用太白韵
李之仪
清溪咽。
霜风洗出山头月。
山头月。
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望断音尘绝。
◆尘绝。
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李之仪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
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用个“洗”字,好象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洁。山高月小,霜风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给人以如置空谷,如饮冰泉之感。“霜风”句中,暗藏一个“云”字:无云则山月自明,无须霜风之“洗”。换句话说,山月既须霜风“洗”而后出,则月下必有云遮。这样上片结句中“云归”、“云别”出现就不显突兀。迎、送的主语是“山月”,一迎一送,写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云归”、“云别”两句,又将“霜风”的“风”字暗暗包容句中。
云归云别,烘云托月,使皎洁的山月,更见皎洁。上片写景如画,幽静深美。着一“咽”字,以动衬静,更觉其静。
下片,词人触景生情,怀念帝乡之感油然而生。
从“凌歊”一词看,李之仪写这首词的时候,盖太平州编管之中。“凌歊”,即凌歊台,因山而筑,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并筑离宫于此,遗址今当涂县西,为当地名胜。李之仪姑溪时,思想上是苦闷而消极的,且僻居荒隅,远离朝廷,更见悲苦。但从结句的“双阙”看,词人仍未忘朝廷。“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国事系于心头,盼望朝廷下诏起用,故“望断”云云,即是这种心情的形象反映。“天际”一词,暗示了词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尘绝”则可见词人的失望与怅惘。
这首词词史上有其特定意义。词题明确揭出“用太白韵”,是为和李白《忆秦娥》而作。李之仪是北宋人,与苏轼同时代,写这首词的时候,也不过是崇宁三年(1104)前后,这首和词,全依太白《忆秦娥》韵,可见当时这首词已流传比较普遍,可证其作者是李太白。
  忆秦娥赏析_范成大的《忆秦娥》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_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忆秦娥 刘克庄 赏析 忆秦娥 郑文妻 赏析 忆秦娥 黄机 赏析 忆秦娥 刘辰翁 赏析 刘辰翁 忆秦娥 赏析 李清照 忆秦娥 赏析,忆秦娥·用太白韵 李之仪 赏析
《忆秦娥·用太白韵 李之仪 赏析》相关文章

tag: 太白  高考诗歌赏析,高考诗歌赏析,高考诗歌鉴赏,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考诗歌赏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