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幼儿教育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管理经验幼儿教育经费的十年回顾及改革建议

幼儿教育经费的十年回顾及改革建议

12-26 13:46:28   浏览次数:808  栏目:幼儿园管理经验
标签:幼儿园经验大全,幼儿园园长经验交流, 幼儿教育经费的十年回顾及改革建议,http://www.2xuewang.com
  (1)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工

资,但教师的确工资低,队伍难以稳定。
  幼儿教育的经费主要是用于教师工资,这是无可非议的。从表4看到,1993年占78%,而20XX年就占到近87%,这是反映了近几年财政增加的经费的比例,还不够教师工资增加的所需经费。据调查,由于经费不足,有的地区幼儿教师工资拖欠和工资标准降低的情况严重。
  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相对于当地人均收入来说都偏低,无论贫困还是富裕地区都一样。据教育部14省市的调查,富裕地区农村民办教师的平均工资为200~400元,贫困地区农村为100~200元,且常有拖欠;农用民办教师没有退休、医疗、失业等社会劳动保障,队伍的稳定存在严重问题。
  (2)生均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基建和专项经费少,难于改善办园条件、生均公用经费这一指标是反映提回供教育的日常办公、教学设备、培训教师等维持和提高教育质量需要的经费状况。从表4看出,幼儿的生均公用经费呈逐步下降趋势,20XX年仅占幼教经费的11.8%,大大低于全国教育经费公用部分平均18.32%的水平。
  幼教的基建和专项经费支出极少,20XX年仅占全国教育基建总投资的0.3%,造成无论城乡,政府或教育部门举办独立的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都十分艰难。这是近20年来农村主要办学形式仍然是用小学教室办学前班、独立办园困难的主要原因。
  (3)经费短缺导致教师缺乏,师生比过高、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造成各类幼儿园一般都不能按照国家编制部门的规定配备教职工,师生比是很高的。表5说明,20XX年全国幼儿教职工数,教师数与在园幼儿数的比例分别为1:19.5和1:26.2,在20XX年又有增加,大大超过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也高于同年小学师生比l:22.2的水平。在各类园所中,农村幼儿园(班)师生比高达1:33.7。幼儿教育是保教合一的t机构,

教师肩负教育和保育的重任,过高的师生比不仅使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幼儿安全也存在重大隐患。
  4、教育经费管理的情况。
  (1)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分配存在不公平性,城、乡幼儿园出现两极分化。政府投人幼教的经费主要来自县乡财政,省地级用于幼教的经费很少。财政拨款主要用于城市和县镇的教育部门和政府办园14省市调查结果表明,近70%财政拨款用于城市和县镇公办园。造成公办园越办越好,以至有的园向高标准、豪华型发展,因此公办园有可能走进市场,形成“优势竞争”,随之获得收费“越来越高”的效益、。占70%的集体办、企业办园得到的支持很少。农村乡、村的办园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乡财政有钱给一点,基本靠收费维持,让“农民掏钱办幼教”;导致农村园规模小、条件简陋、教师工资低、保教质量差,近几年发展处于萎缩状况。政府投资的不公平性,加大了城、乡两极分化.
  (2)幼教经费不能专款专用。幼儿教育的收费管理情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收费不能专款专用的情况严重,有许多贫困乡、村办园或学前班,由乡、镇中心小学统一收取保教费,主要用于补充小学经费的不足,除用于民办教师工资外,极少用于幼教事业。这是导致幼教机构办学条件改善困难,挫伤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原因之一。
  (3)地方政府或教育部门有推脱责任、不管和减少财政拨款的现象存在。有的地方政府或教育部门为减轻财政负担,减少或完全不给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拨款,要求幼儿园靠收费来解决,幼儿园的生存发生危机,在一些省、市把公办园变卖、租赁、改制的情况严重,造成国有教育资产流失


www.2xuewang.com哦

幼儿教育经费的十年回顾及改革建议

、多年积淀下的教育资源被毁,这种现象还有漫延的趋势。其原因除政府在主观上为减轻负担、推卸责任的,客观上是因为没有得到投资的园仍然能够生存的状况,为政府提供了主要的依据。政府对幼儿教育投资责任是不容置疑的,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政府推卸的借口,但是政府资金分配过于集中,已成为当前幼教投资体制深层次改革中,实现教育不公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二、讨论与建议
  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加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建立各级财政、个人和社会共同投入,教育成本分担的投资体制;增加政府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投资;促进资金合理配置,扩大教育资源的效益,深化办园体制改革,获得更广泛的投资来源,是幼教经费增长的基本策略。
  1、增加政府投入,保证幼儿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基础教育经费能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加、政府要保证幼教经费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获得同步提高,经费实现三个增长。
  (1)设立中央和省级财政

幼儿教育专项经费,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提供资助,促进教育投资“均衡化、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对农村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支持力度”的决定,因此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设立政府的专项经费,实施贫困和不利群体的早期教育项目是可行的。
  中央财政、省级安排专项资金,集中用于贫困地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建立解决幼儿园危房、课桌的基本设备项目;建立发展乡、镇早期儿童发展中心的项目等。按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需要给以不同补助。
  (2)加快农村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在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乡级财政减轻了义务教育负担的前提下,幼教管理重心下移,把责任和管理权利交给乡级政府,实行乡统筹幼教经费的体制改革,乡财政预算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负责组织社会捐资助学等.农村幼教经费困难状况才能得到缓解。
  2、改变政府的分配策略,提高投资效益,实现机会均等。
  改革投资过于集中的弊端,积极探索经费分配更为公平的政策,政府在办好公办园的同时,鼓励经费向“大众化”和“平民化”方向发展。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农村幼教,但同时要考虑集体、个体和有困难的企业办园。目前这些园所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在现阶段政府投资不可能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探索将有限的经费分配得更为公平的政策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可以试验用不同的方法:
  方式一,探索“幼儿教育券”模式,这是一种把政府对教育的投人,通过“教育券”的方式兑现给学校。最先在美国、现在台湾有的地区也实行,20XX年在我国浙江长兴县也开始试行,取得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就变成了一种看得见的福利”、“长兴更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把教育券变成了政府调整结构、调节社会公平的有效工具”的效果。这些投资改革目前还未在幼教领域中实施。如果我们能在经济较为发达、有条件的县试验,把用于全县的幼教资金,作为“幼儿教育券”,分配到每个受教育的儿童家长手中,或仅用于补助贫困的、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儿重,试行“排富性’或”无排富性”模式的教育投资(北师大冯晓霞,2001),并给家长有选择幼儿园的权利。这样的方式,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有利于改变民办园的弱势地位;也引进竟争的机制,有利于幼儿园自我的主动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方式二,教职工工资补助,把投资幼教的资金用于对每个幼儿教职工工资实行差额补助的模式,按教师资格、工作量和工作成效等制定评价标准,予以不同的补助经费,不足部分自行解决。这种模式体现政府地各类型幼儿园的平等支持,所有教师的基本待遇得到保证,也能激励教师的自我发展。
  方式三,社会保障补助,政府的投资除用于公办园外。用一部分资金为每个非公办教师建立由政府资助的、个人和单位共同出资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医

疗保险等,以保证教师生存的合法权利。
  方式四,基础设施补助,为每个幼教机构的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需缺补助,包括改善培训等。
  上述办法都有对其合理性,有的方式对现行的人事管理和经费管理体制提出新的要求。是否适宜则需要对成本和效益进行详细的测算和试验。
  3、建立幼儿教育按办园成本合理收费的机制,多部门合作,规范收费和管理行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幼儿教育经费的十年回顾及改革建议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