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冷冷的石刻碑,只有青青的小草和鲜花,“草坪葬”的墓区显得青翠而安详。这种新型“生态葬”正获得越来越多的长沙市民的认同 。
“生态葬”是指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草坪葬”、“壁葬”、“花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其中“草坪葬”最为市民所接受。临近清明,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挂上清明球,插上一炷香,三鞠躬即可为已故亲人祭扫。“生态殡葬的方式很好,不仅经济实惠,而且节约土地,很环保。”一位祭扫先父的王先生如是说。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一部人类发展史,从民风的角度看,就是一部移风易俗、崇尚文明的进步史。我们古老的民族选择土地作为自己生命的最后归宿,几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传统。古代的皇帝生前不惜挥霍巨资、占地千顷为自己造陵,“入土为安”、“厚敛重葬”也是百姓告别人生的最后遗愿。传统阻力,根深蒂固,殡葬改革可谓“千年难题”。但是,这个难题从上个世纪50年代得到破解:毛泽东同志首倡实行火葬,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曾经战斗过的高山、大地、江河之中,溶进了他们曾为之奋斗、深深挚爱的这片土地,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从此深入民心。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在对身后事的处理上出现了(本文来自www.2xuewang.com,转载请注明!)由土葬到火化,由占地修坟到“草坪葬”、“壁葬”、“花葬”、“树葬”、“空葬”、“海葬”等多种形式,这种变化既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更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昭示。但我们也看到,时下仍有不少人在为自己买地造墓。这不仅是一种观念的落后,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些地方竟出现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多留一分地,留与子孙耕。”对照长沙“生态葬”的方式,文明与落后,应成为更多人的清醒认识。
想一想,当我们百年之后,如果葬于大海,我们又回到了人类生命起源的地方;如果葬于花草下,我们会为大地滋润一片浓荫绿意……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归宿呀!
,从生态葬看社会文明进步tag: 乡镇街道,领导讲话稿,领导发言稿,领导讲话 - 乡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