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第六册 第三单元 教与学的动人乐章──《香菱学诗》解读

第六册 第三单元 教与学的动人乐章──《香菱学诗》解读

12-26 13:49:13   浏览次数:625  栏目: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教案模板,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第六册 第三单元 教与学的动人乐章──《香菱学诗》解读,http://www.2xuewang.com
渐江路桥中学 王学华 读《香菱学诗》(高语六册第三单元),不禁惊叹于林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也深深地为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勉所感动。林黛玉不愧为饱读诗书、深谙教艺的好老师,香菱也不愧为聪颖灵秀、极富悟性的好学生,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她们共同演绎了一曲教与学的动人乐章,展示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独特层面。

  

  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赢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的好老师。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不像宝钗那样囿于礼节规矩而推托,反而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溢于言表。她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有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是诗翁了!”有了自信心,香菱自然上了劲,从而有信心有兴趣地学下去。林黛玉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她讲述“课程”提纲掣领、高屋建骊,道规律,明要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使香菱懂得“取法乎上”的重要性。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要重视积累和感悟。且看林黛玉的教法:

  第一单元,把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先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意。第二单元,读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进一步体会“真景物、真感情”,明白诗的功力。第三单元,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返朴归真”,培养诗的个性与想象力。林黛玉安排的三个教程,注重基础,全面落实,重视诵读和感悟,这正是后人归纳的境界三层次。

  不仅如此,林黛玉在教学中更强调自学,重视读说听写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共记多少首?”“可领略些滋味没有?”“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我来听。”“你且写一首来看看”──林黛玉深谙教学的原理,做到及时检查反馈,交流讨论,订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成绩。当香菱写出第一首诗时,林黛玉及时点拨:“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同时,帮助她找出失败的原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并积极引导她要敢于创新:“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当香菱拿来第二首诗作时,林黛玉虽然深感惋惜:“自然算难为他了。”但还是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直至她最后写出新巧而有意趣的佳作来。

  在这里,曹雪芹简直把教学的过程写绝了,我们读“香菱学诗”这一节完全可以读出另类的林黛玉,她不但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老师,一个有诗性有灵性有悟性有耐性有创造性有丰富教学经验有生机和活力的好老师。善教书如林黛玉者,必将很快地把灵气带给学生,并让学生乐学不疲,这是她境界的必然,这当然也是曹雪芹的得意之笔。

  做学问如香菱者,恐怕并不多见。她聪颖灵秀,求师心切,至诚至纯,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

  首先是乐学。香菱虽贱为人妾,但她骨子里却流着诗书翰墨人家的血液,对于诗歌她早就有着真情的向往,内心里也早有着学诗的愿望,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就看两首,因而她的内心也存有“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一类的诗句。她的学诗绝不同于无聊贵族的闲情逸致和鄙俗之徒的攀附风雅,而是一种执著顽强的自我回归,是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情怀和诗性人格乃至诗性理想的执著追求。她一入园就向宝钗求教,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求学精神,可惜宝钗虽懂诗但终以礼节规矩为重,婉拒了香菱的恳求。但香菱没有失去学习的信心,碰了软钉子后,自己便直往潇湘馆来,直言求黛玉教诗,终于获得了黛玉的教诲。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香菱学诗,既好之又乐之,因而也便有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其次是善学。香菱非常善于学习,她不但认真听老师讲课,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而且注重把老师所教的内容加以整理归纳,及时消化。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品读、理解和感悟,注重积累和运用。且看香菱是如何悟诗的:“据我看来,诗有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在刚起步的第一阶段,她就悟到了诗的滋味和真谛。其言简朴,其理精深。她把诗歌意象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通过联想、想象这诗的两翼让自己的朴素威性升入高深的理性殿堂。表现出自己独有的诗歌领悟能力。其重意轻物、重悟轻解的取向又直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空灵诗境。读诗、悟诗、谈诗之后自然还得作诗,香菱通共将一首咏月诗写了三次,前两次要么滞涩生硬,要么穿凿单一,但她不灰心丧气,认真总结

>>《第六册 第三单元 教与学的动人乐章──《香菱学诗》解读》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2xuewang网]www.2xuewang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写作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终于捕捉到新鲜的意象,写出了鲜活的诗作来。

  再次是苦学。香菱在学诗的过程中不仅仅依靠聪敏和悟性,更是依靠苦与勤。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随即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到衡芜院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她边读边悟边写,现炒现卖,终于写得一首。但只因措词不雅、声韵生硬、单调滞涩而要求重写。你看那香菱,“默默的回来,越发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怪不得连宝钗也竖起拇指直赞美:“能够象她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当第二次诗作失败后,香菱仍旧忘我地用功,继续努力,她“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到了痴狂的地步。“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她瞑思苦索,已近入魔,但终于以自己的苦心诚心换相了诗神缪斯的青睐,觅得了佳句。第三次的诗作看似梦中偶得,实是多次锤炼苦心孤诣的结晶。香菱学诗的过程,应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其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也是所有艺术创造的借鉴,这也正是典型性人物形象价值之所在。

>>《第六册 第三单元 教与学的动人乐章──《香菱学诗》解读》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2xuewang网]www.2xuewang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第六册 第三单元 教与学的动人乐章──《香菱学诗》解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