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教案模板,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高三语文复习:名句名篇默写(一),http://www.2xuewang.com
孙芳铭
从2002年起,语文高考试卷增加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考点。这是对过去同类考试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1998年以前,高考有“默写中国名言警句”一项。比较这两个相似的考点,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为了引导高中生重视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丰富高中生的人文内涵;要求考生默写的都是“常见”的,知名度高的。不同之处是现在的要求提高了,增加了“篇”的要求。我个人倾向于“名篇”中的“名句”这样的理解。从去年全国卷和二省(河南、江西)一市(天津)的试题和2003年全国卷试题看,这个理解是不错的。
再从试题的表述看,过去是“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现在的表述是“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很显然,过去试题着眼于句,而且每小题只要求默写一句;现在的“空缺部分”,从2002年和2003年的试题看,至少是相连的两句,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多则要求写出四句甚至五句,如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中的五句,这实际上隐含着“篇”的要求了。
从默写的内容看,过去多为“警句”。所谓“警句”,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语句”从当时的具体试题看,多为包含哲理的句子。现在试题的范围扩展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现的是一种人情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意味深藏的景物描写。默写这样的句子在过去的试题中似乎很少见到。
再从默写的材料来源看,过去默写的名句多来自课本以外,课本内的则比较少。去年的全国卷和二省一市的试卷,默写的材料,无论是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还是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清平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今年的李密《陈情表》、杜甫的《登高》。则全是来自课本(试验修订本·必修),而且全是要求背诵的。
去年初,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民先生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谈到“默写名篇名句”时,有两点是值得重视的:一、默写不会为难考生,要求默写的是学过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的(在“知道”前似应加“应该”二字);二、在谈到如何命题时说道,给篇名或者给首句,要求写完全篇。(见《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2期)前者强调的是默写内容的知名度,即“常见”,这已经得到证实。后者强调“篇”的概念。今年又说“名句名篇的默写首先要能默写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在此基础上能够背诵一些课外的但常见常用的名句则更好。”事实证明,张先生不是随便说的。
《名篇名句默写》(一),全是来自教材;《名篇名句默写》(二)主要来自课外。
一、默写先秦汉魏诗歌
补写出下列汉魏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原《离骚》)
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 。(《孔雀东南飞》)
3.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孔雀东南飞》)
4.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迢迢牵牛星》)
5.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二、默写唐代诗歌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3.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天台一万八千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别君去兮何时还? , 。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 。
,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李白
《蜀道难》)
[1] [2] [3] [4] 下一页
,高三语文复习:名句名篇默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