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12-26 13:39:33   浏览次数:476  栏目: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教案模板,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http://www.2xuewang.com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                                                              
2003年的阅读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一段选自《旧唐书·裴矩传》,主要叙述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文中有裴矩与隋炀帝、唐太宗之间的一些对话;一段就是上文抄录的司马光的一段话,这段话主要是对上文的评述。司马光评述的核心是“君明臣直”,接下去两句是分析性的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文中明明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B项却说“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许多考生竟看不出B项之错,以致本题在某省的得分率仅为20%左右,岂非怪事?这只能说明考生未读懂这段文字。
第16题的翻译,前一句是第一段材料的文句,回到原文中一看使能发现句中的“遂”不是连词“于是”,而是副词“竟然”;句中的“廷”和“而”是常见的名词作状语;“折”,依据上文唐太宗与裴矩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是“辩驳”之意,可是相当多的考生不会分析具体语境,不会根据语境作翻译,因而得分情况也相当不好。第二句翻译本来相当容易,因为句中“恶”与“乐”是反义词,“忠”于“佞”也是反义词,可是竟然有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你听到坏消息后,就忠于你的妻子;你听到好话,就忠于朝廷。”这样荒唐的答案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可见在古文阅读中确实要转变观念,不能仅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而要把它当作文章来阅读,真正理解其内容。
2.古代诗歌鉴赏1题,6分。
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考了整整十年,近两年的主要变化是题型的变化,即过去用选择题,放在第Ⅰ卷,现在用简答题,置于第Ⅱ卷。
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
   (1)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
去年选择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3年所选王维的《过香积寺》,都是“浅易”的古代诗歌。
   (2)注重于诗歌本身的理解。
分析这两年的诗歌鉴赏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例如2003年的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解略)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上一页  [1] [2] 

,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