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乡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九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乡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九年级语文教案

12-26 13:39:33   浏览次数:926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模板,初中语文教案模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乡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九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2xuewang.com

教学目标

1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
2.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
3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各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 
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投影: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 愁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 
思考: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合作研讨: 
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①“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②“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③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乡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来自www.2xuewang.com网!http://www.2xuewang.com

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3.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三、课堂练习 
阅读舒兰(台湾)的《乡色酒》,完成题目。 
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圆 你满 
人也圃 乡愁也满 
1.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互相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2.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艺术,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 
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C.诗中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色彩,如同诗人在对着对方倾诉感情。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到升华。 
参考答案: 
1.D 2.D(不是重章叠句,也无反复)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五、布置作业  

 .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比较阅读。


教后反思.

《乡愁》中一个诗节就是一场凄美的离别,请设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补充清楚. 本课的重点放在领悟诗人借助哪些具体形象抒发情感上,消除了这一部分同学的误解,使他们在情感上又向诗歌走近了一步,也加深了对诗歌的认识,有利于课外的阅读和练笔。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乡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来自www.2xuewang.com网!http://www.2xuewang.com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乡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九年级语文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