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教案模板,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http://www.2xuewang.com
9、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10、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要踩分点
2、学会怎么样才能使句子的翻译更准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
2、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请看看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A组: B组:
行李之往来 左右欲引相如去
可怜体无比 复夜引兵出门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相如引车避匿
形容枯槁,颜色憔悴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小结:文言文词汇的重要特点就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中大多数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这是古今汉语的很大不同的地方。在古代汉语中,连用两个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某个双音词一样,或者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或者词的意义、色彩发生了变化,都是我们在古文翻译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句子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实词是古文翻译时的一个重要踩分点,我们必须过好这一关。
二、文言中意义变化的词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同一个词,因为时代不同,词义也有不同的含义。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语色彩的变化、一词多义等等。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又如下列词语:走 去 池 尝 亲戚 臭 江 河 好 涕 牺牲 烈士`
爪牙 谤 卑鄙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小结:词语的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
练习: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项伯杀人,臣活之
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一词多义
这类实词的含义丰富,义项众多,是学习的重点。怎么掌握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如: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莫名其妙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结:要注意词的本义、牢记重点、上下文辨析、逐步积累。
4、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5、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6、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①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朗读短文《身无长物》: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2、请学生找出该文段的语法知识点。
如:①坐六尺簟:坐于六尺簟。②东:名词作状语,从东边。③可以:古今异义,可以拿。④去:离开。⑤所坐者:所字结构,所坐的竹席。⑥悉:了解。
3、请学生翻译划线的三个句子。
①你从东边来,所以应该有这东西,可以拿一条给我。
②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拿自己坐的那条竹席送给他。
③您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文言的常见句式
2、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如何做到“达”的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判断文言句式的类型
2、掌握翻译的要求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复习
在现代汉语里面,句子的成分相对来说有一定的规律,什么词一般作什么成分,什么成分一般放在什么位置,我们要心中有数。那么把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才符合现在的说法。一般来说,关于句子成分及对应的词性如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