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12-26 13:39:33   浏览次数:626  栏目: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教案模板,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荷塘月色》教案,http://www.2xuewang.com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
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释题   
1.       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问卷调查中,名列榜首的是《荷塘月色》。
2.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二、自读感知   
1.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整篇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结构框架和作者的感情。
首先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借助注解和词典,弄清以下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宛然、凝碧、斑驳、峭楞楞  
借助注解和词典读懂《采莲赋》。

>>《《荷塘月色》教案》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2xuewang网]www.2xuewang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2. 其次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明确: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3.   提问: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景物优美;感情真挚;语言新而不失自然。
(1)写景。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
(2)是写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明确: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

>>《《荷塘月色》教案》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2xuewang网]www.2xuewang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什么?
提示:
题有题眼,文有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清代刘熙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说。所以读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朱自清先生善于设置文眼。
三、再读质疑
(一)学生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有必要深究讨论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    1.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2.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一铺”,其好处是什么

>>《《荷塘月色》教案》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2xuewang网]www.2xuewang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  
3.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4.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5.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6.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7.第五段酣民、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8.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采莲的事情?
9.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10.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11.《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处。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上述问题,重新整合。
第一类问题是关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 如上1. 3. 6.
第二类问题是文章局部的细节问题。如上4. 2. 7. 9. 10. 8.  
第三类是关于对本文的评价的问题。如上11.
四、讨论交流  
首先讨论第一类问题,即关于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
教师提示,要搞清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的问题,首先要搞清为什么作者会颇不宁静,这必须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必须联系作者自身来看。
明确:

>>《《荷塘月色》教案》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2xuewang网]www.2xuewang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一)投影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串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二)投影时代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

>>《《荷塘月色》教案》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2xuewang网]www.2xuewang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社会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明确:《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民族命运而焦躁不安的矛盾心情,既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也表现了他不愿意投身武装革命,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心态的反映。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1] [2]  下一页

,《荷塘月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