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病句修改技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病句修改技巧

12-26 13:45:35   浏览次数:656  栏目: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标签: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高中语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病句修改技巧,http://www.2xuewang.com

②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③由于一至六号“神舟”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已渐强大的标志。

六、句子中出现了关联词时

当句子中出现关联词时,一般要考虑三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性:考查关联词是否搭配。这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联词要成套使用。

第二种可能性:考查是否使用该套关联词。也就是要考虑分句间语意自然形成的关系是否与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相符。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该用“因为……所以”而用成了“不仅……而且”,当然错了。

第三种可能性:考查关联词的位置的当否。这是高考常考的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后分句主句往往承前省略),这时将第一个分句的主语置于句首,关联词上半部分放在主语的后边;如果前后分句主语不相同,这时每个分句都有各自的主语,这时关联词分别置于前后分句的句首,各主语放在关联词的后边。

第四种可能性:关联词分句内部语序是否正错。

①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②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20xx年春招卷)

③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20xx年春招卷)

分析:①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条件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②中前后分句主语均是“我”,“虽然”放在“我”之后,使用正确;③中前后各分句主语均为《古文观止》,所以“由于”多余。

七、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

如果句子中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就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两种情况。一是语序是否不当,二是是否产生歧义。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②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

分析:①中语序不当,“一连串”应移到“事情”前。②中有歧义,“著名航天专家”是修饰“梁启超”还是修饰“梁思礼”,不清楚。

八、句子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

如果句子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否定,我们要条件反射似的想到可能要考查多重否定的当否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否定”不仅包括否定副词不、非等,还包括两类比较特殊的形式:一是反问句,二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如禁止、忘(记)、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避免、预防、仿造等。另外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的意思。

①春游之前,老师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事故。

②雷锋精神虽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年)

③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1994年)

分析:①中刚好把意思说反了,删去“不”。②中“否认”“不”和反问构成三个否定,表达一个否定意义,与实际相反,故为病句。③中,“忌”与“不可”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义,又与实际相反,也是病句。

九、句子中出现代词时

如果句子中出现了“这”“这些”等代词时,一看到句子就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分析:句中的指示代词“这方面”,到底是指“搜集史料”呢,还是指“鉴定和运用史料”,指代不明确。

十、句子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

如果句子中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要考虑是否搭配。

①想起过去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分析:“500多个”不能修饰集体概念的名词“岁月”,应将“岁月”改为“日子”。

十一、句子有“关于”、“对于”、“对”时

句子有“关于”、“对于”、“对”时,要考虑是否混淆了三个词的用法。一般情况是这样的:“对于”,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对”和“对于”的用法差不多,但是“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因此有些用“对”的句子不能改用“对于”;“关于”,表示关涉,有提示性质。

老师对于学生应该热情些。

分析:“对于”应改为“对”

上一篇上一页12下一页下一篇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 开编点题  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 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做铺垫 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 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

1。。。句子本身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

2 有气势 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          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   引起读者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病句修改技巧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