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三语文学科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学科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12-26 13:35:44   浏览次数:218  栏目: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标签: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高中语文知识点, 高三语文学科寒假作业参考答案,http://www.2xuewang.com

9.(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着;超凡脱俗(答“清高”亦可),热爱教育。(意思接近即可)

10.对官场,敬而远之,了无兴趣,清高脱俗;鄙视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的人(或:鄙视那种爱慕虚荣之人);一心扑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这显示了季先生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意思接近即可)

11.传统国学的重大领域季羡林先生都涉及到了,学识渊博;既不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为票友。他是一位不可超越的“国学大师”。 (围绕以上几点展开即可,未结合文章内容,只是进行空洞评价,赋分减半)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八)

答 案

1.B(A、羁縻mí 糜mí烂 麾huī下 望风披靡mǐ B、谬miù论 寂寥lióo 绸缪móu 戮lù力同心 C、奴婢 bì 裨bì益 稗bài史 纵横捭bǎi阖 D、炫xuàn耀 玄xuán乎 眩xuàn晕 改弦xián更张)

2.D(A喧—暄;B励—厉;C青—轻)

3.C( A.“排除”与“噪声”动宾搭配不当,B.缺少主语(“使”字掩盖了主语),可以把“我们”移到“常常”前面,并删去“使”字 D.“发出”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号召”。)

4.A(句子衔接题的又一解题方法是根据题干的叙述角度判定选项。本题其关键词语"逊、 输"的叙述角度是"不足",如把题干改为"雪本胜梅三分白,梅却赢雪一段香",则从"长处"叙述,可选D;如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可选C。"逊、输"--强调尺有所短,"胜、赢"--突出寸有所长。"各有千秋"、"各有短长",既不突出"短",也不强调"长",与文意不符,可排除B、C。只有A"各有缺憾"和"逊"、"输"的叙述角度相一致,故选A)。

5. 结论:电脑和手机是大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主要载体(电脑和手机是大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首选工具),大多数人倾向于免费网络阅读。

6.答案示例:各位同学,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如茶,品之心旷神怡,诗如酒,饮之顿生雅兴。阅读诗歌能够提高我们的认识,丰富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性情。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里扬帆前行,展开一次波澜壮阔的远航吧!

7. ⑴愁空山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⑵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⑶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⑷死亦为鬼雄 ⑸山重水复疑无路

8. ⑴“此”字指代前两句语意:读起来感到快意的书容易读完,好友相约却偏偏不来。(或“书当快意”时,偏偏“读易尽”,而“客有可人”时,偏偏又“期不来”。)读书、交友历来是文人士子日常生活中最平常而最有意义的事情。(或者答“典型事例”)。

⑵人生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或:人生难得有多少“开怀”的事情。或: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9.(1)在微博世界里发起,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摄并上传到微博,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2)得到广大网友的有力支持,他们并行动迅速;(3)引起警方、官方、媒体、人大代表的重视;(4)互动性强,传播迅速;(5)微博打拐,力量并不微薄。(答对4点即可)

11.首先,本文通过倒叙的写法,并不断突出时间,以此来体现出“微博打拐”事件报道的快速、及时,新闻的时效性“快”的特点;其次,本文将“微博打拐”这一个诞生不到一个月的新生事物报道出来,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的“新”的特点,并在文中不断渲染“微博打拐”引起的关注与取得的效果,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12. ⑴使拐卖儿童与儿童乞讨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⑵使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从网络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⑶使人们思考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方法,寻找更为有效、合理的打击与解救方法。⑷使禁止儿童乞讨、强制救助流浪乞讨儿童有望得到立法,走上法制的道理路,从根本上打击拐卖儿童与解决儿童乞讨现象。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九)

答 案

1. D( A.戎马倥偬zǒng B.悭qiān吝 C.不谙ān世故 )

2. B(A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仰望、仰慕;比喻对崇高品德的仰慕。句中的用法是望文生义。C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即可数清,形容数量少。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D“感同身受”意思为“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自感受到”,多用于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同亲身经历过一样。B擦边球,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这里的用法符合语境。)

3. 答案C(A句式杂糅,“是因为……”与“……所造成的”不能混用;B一面和两面不能对应,应改为“……祖国建设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事,……”;D搭配不当,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

4. B(A不容置疑,C油光可鉴、鹤立鸡群,D粗制滥造)

5. (1)中国海军训练舰编队7月29日抵达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2)该编队由“郑和”号远洋训练舰和“洛阳”号导弹护卫舰组成。(3)该编队从当日起开始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

6.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7. ⑴秦爱纷奢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⑵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⑶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 ⑷今夕是何年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⑸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⑹发奋忘食 乐以忘忧

8. ⑴颔联寓情于景。“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⑵一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9.B(看不起)

10.D (①是个性;②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道德)

11.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12.(1)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重点词语:高、厚、装)

(2)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重点词语:条、切、怪)

(3)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重点词语:暴、过、名)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高三语文学科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