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上学期政治《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复习教案

高三上学期政治《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复习教案

12-26 13:45:35   浏览次数:390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标签:高三政治教案模板,高中政治教案, 高三上学期政治《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复习教案,http://www.2xuewang.com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2)明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规律的客观性
(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难点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推演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基本内容: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客观的。
(1)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其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3)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基本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
1、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  规律的特性:固有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3、 
(1)、关于规律的特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联系,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隐藏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而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联系,而不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
(2)关于规律的概念和各种具体规律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各种具体规律只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作用的规律。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各种具体规律的共性;联系: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把握规律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外部的表面的联系;联系:规律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表现形式,人们以通过现象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4)把握规律和规则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规律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规则是主观的,属于意识范畴;联系: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而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三、规律客观性
1、基本内容:规律的客观性,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
可抗拒性。
 
2、基本方法: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以认识的自然、社会规律为基础,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3、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是客观的,是指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不能误解为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思维规律虽然从形式上看,是主观意识活动的规律,但从本质上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即思维规律所反映的内容易客观物质的运动规律。思维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要起作用。人们自觉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就促使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人们把握不到思维规律,违背思维规律的要求,思维规律就决定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必遭失败。不论思维规律促进人的认识,还是惩罚人的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区别只不过在于对人的认识的关系上,思维规律显示出了它的不同作用方向。而且也只因为思维规律从两个方向起作用,才要求我们加强思维训练,及早达到对思维规律的自觉遵循,促进我们不断的得到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2)规律是客观的,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这并不是说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条件。事实上,任何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同,事物运动的规律的表现和发生作用的结果后是不同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3)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某一规律是永恒的。任何规律随着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
(4)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能

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注意发现规律不是创造规律。
人能认识规律是因为:规律总是要通过各种具体现象表现出来,而人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对大量的具体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发现和认识其中的客观规律。如同学们所举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人利用规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也可以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
人们认识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利用规律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也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定目的。
(5)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作为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也必然具有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构成规律的各种因素是客观的,从而决定了规律也必然是客观的。
四、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2、
2、主观能动性的内容——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3、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是一个重要的表现。
3、人们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主要表现在: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作出科学的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人们能够把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其改造世界,为人类谋福利。
4、
4、明确“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意识反作用”的区别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它既包括“想”——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也包括“做”——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既有意识范畴的东西,又有实践范畴的内容。
“意识能动性”一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主要属于意识的范畴。
“意识反作用”是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因此:意识的反作用属于意识能动性的第二个方面,意识的能动性又属于主观能动性的“想”这个方面。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基本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1)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总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胜利。
(2)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 [2]  下一页

,高三上学期政治《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复习教案
《高三上学期政治《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