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与教师平等。
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课例中,对老麻雀行为的理解,教师完全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的读文,充分讨论,畅所欲言。教师没有权威的面孔出现,告诉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课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交流的,老师不是权威,不强制学生必须听从老师的理解和认识,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这种思想是语文课表所倡导的理念。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呢?在语文的教学当中,首先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同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起共鸣,并真正受到启迪,也才能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其次要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例如在讲《宠物明星》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要是掉入水中,会怎样挣扎,从而理解安东尼掉入水中时的危险处境,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能加入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思想表达出来。这时,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变换形式朗读,如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闭着眼睛想像读等等。把课堂教学过程建设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的确,每个人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理解、构建、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体验的环境,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最后反复品读,读与思结合,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要引导学生分析某些词句的含义或某些人物的品质特点。在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和挖掘,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领学生揣摩体味,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使学生在艺术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其实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正体现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反复品读应是饱含深情的读,是全神贯注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学生在品读中,不仅培养了语感,而且丰富了内心世界,陶冶了情操。
总之,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特级教师李吉林曾经说过:“教学若要成功,需以情感为纽带。”因此,注重情感因素,视情感为语文教学的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必须。一句话,语文教学要根植于情感。 而教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课堂上要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些。记得有一位特级教师说:“琅琅书声是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愿我们的课堂书声琅琅。
,一年级下册《宠物明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