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调研报告怎么写,调研报告格式,
2017年长江上游水环境问题调研报告(一),http://www.2xuewang.com
长寿化工园区规划控制面积31.3km2,规划有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及乙烯加工等片区,计划通过10年到15年,建成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基地。201x年园区规划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2020年达到1200亿元。晏家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3km2,主要布置冶金、金属压延、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包装及印刷等产业。截至目前,园区共引进企业90户,总投资达290亿元。201x年4月,全国最大的聚甲醛生产线落户重庆长寿化工园区,计划建设三套2万吨聚甲醛生产装置,年产6万吨聚甲醛。一期工程预计明年7月完成生产,后续2套生产装置将在201x年投产。项目由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投资。
另外,中国西部唯一的PTA (精对苯二甲酸)项目,于201x年10月,在三峡库区的涪陵龙桥工业园区开建,该项目由东方希望集团与重庆涪陵水利电力集团共同投资,设计年产60万吨PTA.在涪陵还规划了面积21km2的白涛化工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石油化工、高浓度化肥等产业,计划5年内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四川泸州拟建中国的“西部化工城”:地处长江沿岸的四川省泸州市,也准备以化工业为突破口,打造西部最大的化工城,到2015年,计划销售收入达500亿元。
泸州西部化工城总规划面积为12.5km2,分布在长江沿线约60多公里长的江岸线上,分为纳溪、合江、高坝、江北等四个园区。分别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等。
泸州西部化工城目前已启动的重点项目包括,泸天化总投资3亿多元的双甲工艺改造;天一股份投资约4000万元的催化剂及1000吨N -甲酰吗啉生产线;泸州北方化学公司总投资约8000万元的5000吨精制棉、4500吨民用硝化棉技改;鼎力公司投资1800多万元的四氯化碳装置技改。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启动的项目还有,泸天化投资9800万元的40万吨甲醇项目、10万吨二甲醚项目,天华公司投资5亿多元的2.5万吨1,4—丁二醇项目,1.39万吨聚四氢呋喃均聚醚项目等。
2.2重化工产业对水环境的威胁
长江上游的重化工企业之所以主要选择落户大江大河沿岸,是因为这类企业通常以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为依托,而发展重化工业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给大江大河流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或污染危险。产业布局应优先考虑水资源约束,传统的产业布局,对于水资源的约束考虑较少,导致我国许多宏观战略布局的失误,不仅加重了水资源危机,而且对水环境污染造成严重威胁,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极不为利。
从前车之鉴来看,目前我国污染严重的海域如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等基本上都是化工产业集中地,而污染物无机氮主要也来自于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的工业废水。
资料显示,美国钢材消费量增加1亿吨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10年以上。而在我国,201x年以来每年的钢材需求增量都超过了3000万吨。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相比,我国的工业化具有在时间维度上高度压缩的特征。因此,对于对生产和资源的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将会更加集中显现。一些地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和科学论证就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原材料生产加工项目占相当大的比例,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种种原因而步履维艰。
由于重化工园区专业性强,基础设施投资强度较大,有些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只是简单地将现有的重化工企业向园区转移,或为了追求投资,降低环保“门槛”,吸引污染严重的企业进驻,没有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另外,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石化企业在地区间进行转移,或从城市搬迁到郊区,或从发达地区搬向次发达地区。一些地区在加强重化工企业的污染治理之后,却有不少其它地区的官员等着拿关停企业的名单,一旦这些企业有意向,他们立即将其“招而引之”。
有环保专家指出,尽管一些大型石化项目单个能够达到相关的排放要求,但由于各地区的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并不相同,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上化工项目。可目前国家还没有大型重化工项目的产业和区域规划,环保部门倡导的规划环评也就无从推进。有时候明明知道一个地区或一条河流的环境容量已经不够了,但由于全国还没有确立类似化工业的产业和区域规划,只能就项目环评项目。应该根据我国的环境容量制定出国家的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这样即便某一个项目再能为GDP 贡献,但没有环境容量的指标,也不能上马。
由于国家缺乏对重化工产业科学发展的整体规划,目前以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为出发点的重化工产业发展布局,不仅有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还会危及重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目前各省市规划的大型重化工园区,均未对所在区域的环境容量即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科学测算。即使单个项目达标排放,但由于整个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许多大型重化工园区或项目聚集在一起,还是会产生污染叠加效应,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而且由于重化工项目投资额巨大,除生产主装置以外,还要建设大量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并衍生许多相关产业,一旦建成将很难更改或转移,如果建设不当将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2.3对“重化工热”的忧思
对重化工产业大规模扩展带来的问题,国内不少专家都发表了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现在国内处在以重化工业加速成长、比重迅速提高为特征的一种经济上升期。重化工业发展这么快,从需求方面看是投资带来的,其中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就是地方政府把城市建设规模搞得太大,超常规发展,对重化工业产品需求量很大,但这很容易导致重化工业的盲目扩张,以及经济增长进一步的粗放。使能源、矿产资源的消耗过大,并加剧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大量消耗我国十分稀缺的耕地资源。即使重化工需要发展,也决不是每个省、市都要搞重化工。
从产业结构来看,也出现了第三产业比重下降这一值得注意的趋势。第三产业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般在60%-70%左右,中等发达国家占比也在50%,低收入国家占30%-40%.人均GDP 达到1000美元之后,第三产业应该进入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在我国,广东人均GDP 已经接近3000美元,珠三角地区人均GDP 已经超过5000美元,浙江人均GDP 达到3400美元,江苏人均GDP 超过3000美元,山东人均GDP 达到2400美元,但统计数字表明,从201x年以来,广东、深圳、江苏、山东以及中西部的许多省区,第三产业的比重反而出现持续下降的情况。
山东、江苏、广东等地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山东省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201x年的36.5%下降到201x年的32.2%,201x年仍在下滑;江苏第三产业所占比重201x年起下滑,201x年为35%,201x年继续降低。广东第三产业略有下滑,深圳市连续三年第三产业比重下降。同时,中西部一些省市第三产业比重也持续在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不是第三产业没有发展,而是受GDP 与财税的利益驱动,地方政府的产业主导行为“厚此薄彼”,使第三产业与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相比增速太慢,发展不足。
现在的“重化工热”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国劳动力过剩,应当更关注劳动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在的情况却是,没有比较优势的重化工业得到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的支持,许多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却无法取得银行贷款。结果很可能是银行坏账大量增加。
另一方面,“重化工热”也是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标志,而许多研究成果已表明,现代经济的增长源泉并不是资本的投入,而是技术的进步和效率的提高。
为此,许多专家呼吁,工业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不能盲目地引资;同时政府也不应该一味为增加工业生产总值,进行指标下压。工业的发展应该因地制宜,重视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形成优势互补,而不是盲目地一哄而上地集中于重化工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2017年长江上游水环境问题调研报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