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光的色散后,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实验探究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根据教材的整体安排和本章具体内容,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了解关于制定探究计划的意义和方法。同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外活动内容和一些新科技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
本章内容涉及的物理原理虽然简单,但是,应用范围很广,从生活和自然中的光现象到现代的光学仪器都有所涉及,要注意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本章节特别重视从发展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科技,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到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同时,通过对电子显微镜和哈勃望远镜功能的认识,使学生看到科技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
从整体上分析完后,我们看看课程标准对这一章的要求,然后依据课程标准来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有关本章的内容标准:
⑴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⑵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其实,简单点说我们可以把本章划分为两大块,前三节是光的传播现象,后四节是有关光的应用,起
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下面我们逐节分析一下:
第一节 光的传播
教材分析:这是一堂实验探究课,主要通过实验观察光在同种均匀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路径,分析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并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特性解释一些自然和日常生活现象,关于光速只要求学生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可。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认识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上课了,我用一个封面上带有孙悟空的纸袋装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放到了讲台上,通过学生发现了孙悟空提出问题:如果在漆黑的夜晚你能看到吗?白天和夜晚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光来,并让学生通过看课本的彩图来领略光的神奇,同时告诉学生手提袋内有神秘奖品,一定要认真学习,积极回答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关于光的传播先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来猜测,这时把神秘奖品果冻与饮料发给发言积极的小组,随后可以以鼓励奖的形式把果冻和饮料提供给没有发言的小组,给他们以鼓励的同时也提供了实验器材。学生用激光器对准果冻和饮料能很容易的发现光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的,然后老师用蚊香和大塑料瓶来演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
对于光线和光束可以让学生自学加油站的内容,并试着画一下,找两名学生上黑板按要求画在已经画好的圆上,为后面的板书做好准备。然后让同学拉下窗帘,在老师的协助下让学生做手影游戏,分析后知道了影子形成的原因。接着,用一个大皮球(上面有一个小孩)、一个小皮球和两名学生共同演示日食的成因,这个实验的关键是老师要在中间调控小皮球的位置,使大皮球上的小孩正好在小皮球的影子里,这样既简单又直观,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由于学生的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的效果较好。对于小孔成像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用橡皮筋把白色塑料薄膜套在纸杯口上,在纸杯底上挖上小孔,而且不同小组的形状不同,然后把旧挂历制成的大套筒套在纸杯的外面,实验现象明显,很容易的就得出结论了。
关于光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大小,而且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了加深印象,让学生比较孙悟空的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和光速的大小关系,通过计算,学生记住光速的大小,同时培养了他们用事实来证明一切的习惯。
第二节 光的反射
教材分析:这节课要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反射规律,然后了解光的反射有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也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进行归纳、总结,这两个实验操作起来都不简单,为了探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要想方设法把实验简单化、明显化,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2xuewang.com网 (www.2xuewang.com)]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由于内容较多,所以这节课最好用两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发射规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别出光的反射现象
⑵通过实验探究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的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⑵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以、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重点: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的认识
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效果更好,这一节课我用爱迪生用智慧及时想出办法帮助医生完成手术救了母亲这个故事引入,经过分析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光遇到了平面镜后被反射回去了,从而引出了这一节课的主题-----光的反射。第一课时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第二课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对于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可以先让学生猜测,老师给出一条光线和平面镜,根据生活中的经验猜猜看光辉被反射到哪一个方向,在实验探究前学生通过自学明确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在这个实验中我认为实验器材对实验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可折转光屏是一个关键,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再者说来,学生对立体空间和平面也没有什么概念,我觉得应该向学生详细的说明使用方法及其判断依据。由于实验中涉及到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的比较,光屏上要有角度刻度线,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对于反射规律的理解最难的一点就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说法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说,当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打一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都说你长得像你爸爸,能说你爸爸长得像你吗?在学生的哄笑中问题简单了。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学生通过光路图了解就可以了,但要知道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平面镜成像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学生只要知道是光的反射就行,应用成像特点时只要求能用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探究仍然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怎样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是关键,因为现象越明显就越容易得出结论。蜡烛由于会随着点燃时间的加长而逐渐变短,会对实验的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换用塑料跳棋,如果在桌面上铺一张黑纸,实验现象更明显。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等大”这一点不好理解,我们不妨直接告诉学生这是受视觉的影响,随着知识的增多,以后会理解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信息窗的内容不是教学内容,目地只是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三节 光的折射
教材分析:本节是前两节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凸透镜成像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本章的重点。课本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