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
(1)诗人在首联生动地刻画出山中寡妇怎样的形象特征?第二联中又用哪两个词表现了人民的不堪重负?
(2)诗人在第四联中生发的议论,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诗人其实是借嫦娥写自己,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李贺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 ①吴钩:古时一种兵器,似剑的弯刃刀。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代黄河南北被藩镇割据的五十余州。
(1)诗的第一、二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2)第三、四两句“凌烟阁”“万户侯”问句作结,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做题: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1)本词中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2)本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排闼:推开门
这首诗写的是山中人家的初夏景色,但“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试结合诗句,概括出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诗的首句用“尝闻”写什么?第二句用“为问”,提出了什么?
(2)第三、四句“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描写了一个什么人的形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7、阅读李白下面的两首诗,完成○1—○2题。(6分)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时到临洮?
①对两首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
A.“总是玉关情”,“玉关情”即思妇怀念玉门关外征人的深情。
B.“良人罢远征”,“良人”指思妇戍守边关的丈夫。
C.“一夜絮征袍”,“絮”就是铺棉絮,女子急切紧张的为征人作棉袍。
D.“裁缝寄远道”,“ 裁缝”就是做衣服的人,女子托他为征人寄棉袍。
②“ 思念 征人”是两首诗的共同主旨,但思妇的形象与思念之情有何区别?
18、阅读李商隐《晚晴》,然后回答问题。
晚 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去,归飞体更轻。
这是李商隐的一首五律,作于大中元年夏抵桂林不久。前人这样评述:“三、四句自解自慰意,五、六句晚晴景,七、八句亦自喻。”请你从这三点说法中,任选一点,做些点评。
1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首句“醉里且贪欢笑”中的“欢笑”前加一“且”字,试分析其好处。
(2)全词三见“醉”字,从中分析词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延伸阅读室
不朽的失眠
(台湾)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大,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这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让他羞愧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如风,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来说,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那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地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制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没有华美灿烂过呀。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都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高中语文学习:鉴赏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