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一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一

12-26 13:45:35   浏览次数:837  栏目:初一历史教案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模板,初中历史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一,http://www.2xuewang.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戚继光抗倭图》等图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2xuewang.com网 (www.2xuewang.com)]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2xuewang.com网 (www.2xuewang.com)]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图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2xuewang.com网 (www.2xuewang.com)]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2xuewang.com网 (www.2xuewang.com)]主动参与和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难点解决方法:试图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教师准备
1、课前从网络上搜集有关资料和图片,精心设计历史问题,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了解中亚、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
2、认真预习第16课。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引入](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为什么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刻雕像,非洲东岸的索马里,有个中国村又名郑和屯。
教师:明成祖朱棣命郑和下西洋,与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建立了友好关系,亚非国家的人们都很怀念他,可明朝的对外交往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激烈的冲突。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6课,作一番详细的了解。
【学习新课】
一、中外交往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郑和
(多媒体课件出示郑和简介)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
教师:明成祖为什么会将远航的重任交给郑和?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1:个人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
学生2:家庭的影响,有丰富的航海知识经验;
学生3:人生经历,对朱棣忠诚;
学生4:宗教信仰,原信伊斯兰教,后改信佛教,有利于与亚非的伊斯兰教和佛教国家交往。
教师: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明成祖才会把下西洋的重任托付给郑和。那么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怎样呢?
(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片段)
提问: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1:我国古代将文莱以西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以东称为东洋。
(出示多媒体课件)明确文莱具体地理位置
教师:根据“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叙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学生讲述
教师:我们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经过,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又如何呢?阅读课文,让数字告诉我们。
(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填写
教师:如此多的大船去远航,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船员,你所乘坐的宝船可能会运载哪些货物?
学生交流
教师:郑和船队在各国受到怎样的接待?
(多媒体出示1985年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教师:请同学仔细观察2—4邮票,描述场景,猜想所到地区。
学生交流
票2: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票3: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猜想交换什么物品?
票4: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
教师:郑和所到之处,大都受到当地居民热烈的欢迎,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使臣甚至国王搭乘他们的船只来中国访问。与此同时郑和下西还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南洋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分组讨论: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郑和下西洋取得巨大成功,那么我们思考一下他们的航行能取得成功的因素除了前面分析的郑和个人因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呢?
学生交流
明初经济恢复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的基础。造船技术不断提高。指南针的发明。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他还

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一》来自www.2xuewang.com网!/JiaoAn/LiShiJA7/84347.html

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他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或佛教。
教师: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大家一起说说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学生总结: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教师: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代与世界友好交往的典范。但是,这一时期不仅有中外间的友好交往,还有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二、中外冲突
(一)、戚继光抗倭
教师:那么当时把什么人叫作“倭寇”呢?是不是把所有日本人都叫作“倭寇”?
学生:元未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教师: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海防巩固,倭害不大。到了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驰,倭寇与当地奸商、海盗相勾结,烧杀抢掠,使当地百姓生命财产惨遭损害。地方政府无力还击。明朝政府派遣年轻将领戚继光前往浙东沿海抗倭。
(多媒体出示戚继光有关视频)了解戚继光
(多媒体出示戚继光抗倭形势图)讲述经过:
学生叙述
教师: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的胜利?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利益。他带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教师: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多媒体出示戚继光诗句)根据诗句回答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戚继光
学生交流
英勇善战 。不记个人安危,不追求名利。少有大志,把国家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教师:我们共同了解了明代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外来入侵的史实和戚继光英勇抗击倭寇的壮举,此时还有一处地方受到西方殖民者的骚扰,那就是澳门。
(二)葡萄牙攫取澳门
教师:早在16世纪,西欧国家相继开始殖民扩张。最早将魔爪伸到东方的就是葡萄牙。但是我们说这一时期“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思考:这里的“攫取”“居住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葡萄牙人夺取了澳门的居住权?或葡萄牙人把澳门占为己有?
学生交流
葡萄牙人是通过贿赂、欺骗的方式,堂而皇之地住下来。他们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所以叫“攫取”。他们只拥有“居住权”,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多媒体出示澳门终于回祖国图片)
教师:澳门是什么时间回归祖国的?
学生: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祖国。
【全课总结】
教师: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趋势
学生讨论回答:明朝前期是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外来侵略势力愈来愈强,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他们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教师:从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的演变过程中,能给你点启发吗?
学生回答
软弱就会挨打。
国家要强盛,经济要发展。
经济强盛直接影响外交。
【拓展】
教师:你能例举出今日中国正逐步走向强盛的事例吗?
学生1;神七问天。
学生2: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学生3: 在俄罗斯某个小学举行汉语诗歌朗诵比赛。

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一》来自www.2xuewang.com网!/JiaoAn/LiShiJA7/84347.html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一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